政采“变形记”
【感怀】
政采“变形记”
■ 郑杨
提起政府采购,许多人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厚厚的招标文件、固定的采购流程、多轮的专业谈判。殊不知,这些项目一旦落地,就已悄然“变形”——从焕然一新的乡村到云上奔跑的数据,从一泓清泉到万亩良田,以多元姿态,无声融入日常的点点滴滴。
就在前不久,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完成一笔6.59亿元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招标,全力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这次采购的全程,都在“数字见证系统”的护航下完成——从项目受理到开标、评标、定标,全部实现电子化、智能化管理。这场“数字变形”,将节约资金5504.62万元,节约率达7.7%。该项目也将惠及全县2个乡镇,成为可触可感的民心工程。
视线转向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镇,一项总投资近27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也已尘埃落定。作为第三批超长期国债项目,这片土地将实现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等多重目标。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是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也将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惠及千家万户的“米袋子”。而对高山地区的村民来说,饮水安全始终是心头大事。在江西上饶广信区清水乡双溪村,高山饮水三期项目也已确定实施单位。一纸采购合同,即将“变形”为清泉入户,让村民彻底告别饮水难。
政府采购的“变形”,不止于乡土,也活跃于城市楼宇之间,守护那些“看不见”的民生底线。
在数字化浪潮中,政务数据安全尤为关键。前不久,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就以24.4万元完成了政务IT基础设施与安全运维服务的采购。金额虽不大,却关乎政务系统的平稳运行与数据安全,最终保障的是公众享受连续、稳定的政务服务。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项政府采购的创新实践正在北京落地生根。该市率先在采购评审中引入ESG信息披露理念,并将其设为加分项。之后还探索将ESG信息披露写入定标条款——当专家评审总分、技术分与报价分完全相同时,优先选择披露ESG报告的供应商,引导更多企业主动拥抱“绿色”发展。
从眼前的高山“饮水”工程,到关乎长远的高标准农田,从摸得着的村容改善,到看不见的云端守护,政府采购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富,也更为温暖。所以,当再次听到“政府采购”这几个字时,我们或许会有新的理解。这些项目或许静默无声,却实实在在地参与着我们的生活,用精准的投入与长远的匠心,将宏观政策化作微观的幸福感,一点一滴,编织成未来。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