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实务操作 >> 高校采购电子报 >> 教育强国要“强基” 高校政采改革如何赋能

教育强国要“强基” 高校政采改革如何赋能

栏目: 高校采购,电子报 时间:2025-10-30 17:55:59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明辨笃行】

教育强国要“强基” 高校政采改革如何赋能

■ 汪静

高校政府采购作为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效能直接关乎高校内涵式发展水平。面对制度体系深度变革、风险挑战持续叠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打破惯性思维与路径依赖,深刻把握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战略定位与使命担当,在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下,以破解深层次矛盾为突破口,推动高校政府采购从程序合规保障向战略价值赋能跃升,为高校服务教育强国战略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深刻认识高校政府采购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高校政府采购绝非简单的购买行为,其承载着多重战略功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全局意义。

——服务国家战略的资源配置枢纽。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政府采购是财政资金投入高等教育与科研领域的重要渠道,其规模体量巨大,资金流向和使用效能直接影响着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优化高校政府采购,实质上是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资源配置,是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能力的内在要求。

——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内涵式发展、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双一流”建设纵深推进,无不依赖于精准高效的资源保障。高校政府采购作为连接高校需求与市场供给的桥梁,其工作理念、运行模式和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科研设施的先进性、实验条件的完备性、信息平台的支撑力以及后勤服务的保障度,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

——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实践前沿。高校政府采购具有专业性强、需求多元、时效要求高等特点,尤其在服务前沿科研、交叉学科、紧急攻关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所强调的物有所值原则、需求管理导向、绩效评价机制、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在高校领域面临最前沿的挑战探索和实践检验。高校政府采购改革的深度与广度,是衡量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

——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高校政府采购涉及财务、招采、资产、审计、纪检、业务部门等多方主体,环节多、链条长、风险点多。规范、高效、透明、廉洁的采购管理,是高校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必然要求,直接体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准确把握深化高校政府采购改革的核心矛盾与时代要求

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高校政府采购工作面临一系列需要着力破解的核心矛盾,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时代要求。

——“安全合规底线”与“创新效率需求”的张力。严守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是高校采购的生命线。然而,过度强调风险规避和程序安全,可能导致采购周期冗长、响应滞后,难以满足重大科研项目、前沿学科建设对关键设备、特殊服务的时效性要求,成为制约创新策源能力提升的因素。如何在筑牢安全堤坝的同时,疏通效率活水,建立适应科研创新规律的灵活响应机制,是首要挑战。

——“程序形式正义”与“结果实质最优”的平衡。程序公正是政府采购的基石。但机械执行规则可能导致采购结果背离实际需求,出现“价低质次”、服务缺位、全生命周期成本高昂等问题,造成财政资金隐性浪费,与高校追求卓越、内涵式发展的目标相悖。如何将“物有所值”理念贯穿始终,科学设定采购需求,优化评审体系,强化履约管理,实现程序正义与结果最优的有机统一,是核心议题。

——“集中统一规范”与“院系自主活力”的协同。在校级层面对采购实施集中管控有利于防范风险、形成规模效益。但“一刀切”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层级部门对采购专业化、差异化、灵活性的不同需求。在强化校级顶层设计、风险防控和平台支撑的同时,科学精准地向基层主体授权赋能,激发其内生动力协同发力,是高校政府采购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传统管理模式”与“数字化新质生产力要求”的转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传统依赖人工、流程割裂、信息孤岛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提升采购效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预警、服务科学决策的需要。拥抱新技术,构建智慧采购生态,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深化高校政府采购改革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深化高校政府采购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战略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构建适应教育强国建设需要的现代化高校政府采购新体系。

——强化战略引领,聚焦国家需求。将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深度融入国家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战略全局。采购政策制定、资源配置重点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校“双一流”建设规划。优先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础前沿研究、新兴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的资源供给,确保国家意志在高校资源配置中得到有效贯彻。

——深化理念变革,突出“物有所值”。推动高校政府采购理念从“程序合规”向“结果绩效”、从“节资防腐”向“价值创造”深刻转变。全面强化采购需求管理,提升需求制定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前瞻性。优化评审体系,加大技术性能、创新性、可靠性、全生命周期成本、可持续服务能力等核心要素权重。建立健全覆盖采购全链条的绩效评价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引导资源向高价值、高绩效领域流动。

——优化治理结构,推动精准赋能。构建“分级分类、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高校政府采购治理体系。强化校级层面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风险防控、平台建设、监督评价等方面的统筹职能。依据采购规模、业务性质、风险等级、部门管理成熟度等因素,科学精准地向二级单位下放采购权限,压实其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授权、监管、评价、动态调整的闭环管理机制,实现规范管理与激发活力的动态平衡。

——拥抱数字变革,建设智慧生态。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提升高校政府采购效能的新质引擎。加快建设覆盖立项、预算、计划、需求、执行、合同、履约、支付、资产、绩效等全流程的数字化采购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赋能需求预测、风险预警、辅助决策、绩效分析等环节,提升采购的科学性、精准性、便捷性和透明度。

——健全制度体系,筑牢风险防线。持续完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符合高校实际、覆盖高校政府采购全过程的制度规范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和风险防控要点。健全监督机制,推动纪检、审计、财务、业务部门监督协同,形成监督合力。加强采购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政策理解力、风险辨识力、业务执行力和“廉洁免疫力”,为高校政府采购改革行稳致远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81期第5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