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采购何以“真划算”
【热点聚焦】
校服采购何以“真划算”
■ 本报记者 郑杨
近日,一款知名品牌拉夫劳伦的长袖POLO衫因与长沙市雅礼中学秋季校服在“雅礼蓝”底色、红白条纹搭配上高度相似,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网友们戏称“16岁全款拿下人生第一件‘拉夫劳伦’”。在轻松调侃之余,也将承载着一代代人青春记忆的校服,再次推至公众视野的焦点。恰逢十月,全国各地的学校正陆续启动校服采购工作。在这场意外的“对比”下,网友们也不禁好奇,校服的高性价比到底如何体现?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探寻。
需求底线 国标“画线”
通过梳理各地学校校服的采购公告,记者发现质量和安全一直是采购首要考虑的因素。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曙光学校、安徽省芜湖市镜湖新城实验学校等,在今年10月发布的校服采购相关公告中明确,校服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
山东省烟台市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中心轻工科科长王深向记者介绍,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属于强制性标准,是所有纺织产品必须达到的基础门槛,主要涵盖纺织产品的成分及与人体健康安全相关的指标。而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则在GB 18401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针对婴幼儿和儿童群体的特殊安全要求,例如服装绳带规范和燃烧性能等。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属于推荐性产品标准,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制定,类似的标准还包括GB/T 23328-2009《机织学生服》和GB/T 22854-2009《针织学生服》。其中,GB/T 31888中明确提出“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其棉纤维含量标称值应不低于35%”,该条款主要是针对夏季校服面料舒适性、透气性和耐用性等方面作出的综合考量,体现出产品标准制定的人性化。
从具体要求来看,近年来,多所学校将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安全指标也明确列入采购要求。王深进一步指出,长时间穿甲醛含量超标的衣物,会对皮肤、呼吸道产生一定的危害;服装PH值不合格会增加皮肤过敏或皮炎的几率;而绳带设计不规范,特别是过长或位于颈部的绳带,则存在造成儿童勒伤甚至窒息等安全隐患。
“安全锁”要上两把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能够让校服穿得更加舒服、安心,“校服双送检合格制度”也逐渐成为校服采购的一项关键流程。即在生产阶段,企业对采购的原辅材料及出厂前的校服成品进行送检。校服交付到学校后,学校或教育部门再从同一批次的校服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送至法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服管理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翟士良指出,校服作为学生的“第一层皮肤”,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着装方面既要得体舒适、更要确保质量安全。涉及学生的事儿没有小事,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他强调,“校服双送检制度”的推行,其核心出发点正是安全性。“以北京为例,教育行政部门连续多年专门申请政府财政拨款,每年投入数十万元用于校服抽检工作,从源头上筑牢校服安全防线。”
据悉,自2015年6月教育部、原工商总局、原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以来,校服双送检制度虽然被明确为鼓励而非强制,但近几年来,多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其响应积极性不断提高。比如在今年9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教育局开展校服质量安全培训,强调落实学校“双送检”制度;福建福州市推出的校服管理服务数字应用中,建立了“到货检验+双送检+留样封存”三重质量关卡。今年10月,山西晋城市市场监管局召开校服经营企业约谈会,明确要求实行“双送检”制度;安徽省教育厅则在相关工作提示中,提出了校服采购力争实现“双送检”合格率100%的目标。
“独创”或“统一”皆透明
除了质量安全,校服采购过程的透明化也成为近些年的亮点。
在遴选机制上,如山西省教育厅今年7月发布的《关于规范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校服选用应遵循“适用、实用、够用”原则,合理确定校服种类、套数。该意见还规定,校服选用应建立以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为主体,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代表等多方参与的校服选用组织,其中学生和家长代表占比不低于80%。今年9月,教育部印发《全国中小学校服管理“应知应会”》的通知再次强调,学校组建校服选用组织,其中家长、学生代表占比不低于80%。组织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邀请校服企业展样、述标、推介,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代表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政策引领之下,多地积极探索落地实践。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二十八中学、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第三中学等在采购校服过程中,邀请家委会负责人、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社会代表、学生代表共同参会,开展参选供货商讲解、实物展示、现场答疑等环节,对是否征订校服进行表决。
“校服具有双重属性,既有一般服装的物质属性,也有教育的功能属性——对学生的教育、规范、约束、保护。‘一校一服’的校服设计也反映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翟士良指出,家委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机制,在提高采购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学生和家长满意度方面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透明化采购与提高效率方面,据翟士良介绍,“当前‘一校一服’的采购模式有助于体现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和特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和家委会的工作量和采购成本。目前有部分省市尝试实行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统一采购模式,如‘一市一款’或‘一县一款’。据调查结果这种模式下的校服采购成本会较‘一校一服’采购模式有所降低。”
从监管体系来看,随着校服采购工作的持续推进,多地的校服采购流程也日趋系统化。如山西省已构建起教育、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的全链条监管机制,广州市教育局、山西省晋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均畅通了举报渠道,鼓励家长对校服质量问题进行监督,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