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袭人的“俗世清醒”

袭人的“俗世清醒”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5-09-08 09:25:02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随感】

袭人的“俗世清醒”

■ 樊树林

袭人是《红楼梦》中极具争议却又耐人寻味的角色,也是书中着笔最多的丫鬟。

她出身微贱,是被家里卖了的死契奴婵。在曹雪芹的笔下,她谨遵封建礼法,很明白自己的定位。虽然没有黛玉的才情、宝钗的城府,也无探春的锋芒,但她却以一种近乎本能的生存智慧,在贾府复杂的局面中占据了独特位置。

袭人在很多人的眼里,总被贴上“世故”“邀功”“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标签。清人涂瀛对袭人的评价尤为严厉,他指出袭人“奸而近人情者难辨”,然而真是这样吗?“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这是曹雪芹对袭人的判词,如果袭人真的那么不堪,曹公怎会用这样的赞誉之词呢?

细品那些对袭人的描写,会发现这个出身卑微的丫鬟,藏着一种罕见的“俗世清醒”。

她的每一步选择,都离不开对贾府命运的深层考量。而这样的大局观念,虽然不显山不露水,却在很多时候成为维系平衡的支点。

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就蕴含着袭人的“肺腑之言”。宝玉挨打后卧床不起,袭人坐在床边缝补衣袍,她没提科举仕途,只说“将来要担的责任”,怕他“杂学旁收”的名声传出去,让御史抓住把柄弹劾贾府。彼时元春虽封贵妃,贾府的根基已暗流涌动,袭人看透了“公子任性”背后的家族风险。她的这番劝诫,看似给宝玉泼了盆冷水,但实则毫无疑问是对宝玉最实在的护佑。

同回向王夫人进言的情节,更见其深谋远虑。袭人跪在地上回话时,指尖攥着衣角微微发白:“二爷如今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长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这话戳中了王夫人的痛处。大观园里的青春烂漫,在礼教森严的世家眼中,本就是颗定时炸弹。袭人建议让宝玉搬出园外,并非针对谁,而是提前拆除引线。王夫人此后视她为心腹,赏了两碗菜和五十两银子,与其说是恩宠,不如说是对这份“风险意识”的认可。

怡红院里的日常琐碎,更能照见袭人的平衡之道。第三十七回,晴雯因坠儿偷镯子要撵人,袭人正给宝玉叠着披风,只慢悠悠地说着等太太回来再处置吧。她不是纵容犯错,是怕“丫鬟争斗”的小事传到长辈耳中,变成“管家不严”的罪名。第五十二回,麝月夜里查房被婆子顶撞,袭人第二天特意去给那婆子送了包点心,她懂“下人不和”会动摇内宅根基,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化解了矛盾。

这个总被嘲笑“一心想做姨奶奶”的丫鬟,其实比谁都清楚:贾府的体面不在金银珠宝,而在内外安稳;宝玉的前程不在诗酒风流,而在守住本分。她的大局观,没有探春“我但凡是个男人”的豪情,也没有宝钗“好风凭借力”的算计,只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默默守护。

当贾府最终倾颓时,袭人嫁给蒋玉菡的结局常被诟病“薄情”。可回头再看第三十四回她缝补的那件衣袍,线脚细密得像她的心思:能补的,她拼尽全力去补;补不了的,便守住自己这方寸之地。

或许,这就是卑微的丫鬟在那个复杂的贾府体系中,展现出的一种“俗世清醒”吧。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67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