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见喜剧本该有的模样
【影视】
照见喜剧本该有的模样
——观陈佩斯电影《戏台》
■ 黄伟兴
近日,陈佩斯导演的电影《戏台》搬上了银幕。许多人在为片中的荒唐捧腹大笑时,也在思考着我们究竟丢失了怎样的喜剧?作为无特效、无流量明星、无热点噱头的“三无”老派电影,《戏台》正如一面镜子,投射出中国喜剧多年来的遗失轨迹,也清晰照见观众对“真喜剧”的深切关注。
故事定格在德祥大戏院的一日之内,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如紧绷幕布,让所有冲突在这方有限范围内酝酿成型。洪大帅为代表的强权、六姨太的痴缠、金啸天的颓靡、大嗓儿的憨勇,都如同精密的齿轮,无缝契合着彼此,让每处误会都透着“巧合”姿态。洪大帅错认送包子的大嗓儿为“懂戏高人”,而六姨太又将穿霸王戏服的大嗓儿认成“金老板”,观众明知真相却乐于看角色一本正经地犯傻。这种由“信息不对等”而形成的故事张力,正是陈佩斯在《金牌喜剧班》中曾强调的“观演差势”,笑声里蕴含着对人性荒诞的通透了然。
影片高潮处,真假霸王在后台相遇的桥段尤为精彩。金啸天刚从烟榻上惊醒,披甲戴盔的大嗓儿正慌得团团转,两人在镜前擦肩而过,身影重叠的刹那,形成一种“巧合”碰撞。一边是真角儿的颓败,一边是票友的慌张,故事的荒谬感如潮水般漫涌而来。这非偶然的巧合,是乱世中“真假颠倒”的隐喻,谁是真正的霸王其实已无关紧要,能活下去才是根本。
陈氏喜剧的魅力,潜藏在演员表演的细枝末节里。陈佩斯对侯喜亭这一角色的诠释可谓入木三分,其角色的两次“忍让”都凸显出在乱世中生存的不易。第一次对着警卫队长,膝盖砸在地上,眼里全是讨好的扮相,嘴角咧开的笑比哭还难看,那是为戏班百口人吃饭的卑微。第二次对着洪大帅,腰弯到几乎贴地,却偷偷抬眼瞄着对方的神色,他的脊梁骨在跟尊严较劲。最戳人心的是自扇耳光的一幕,当洪大帅强令改戏,侯班主先是愣住,随即“啪”的一声抽在自己脸上,巨响过后的安静,令人心疼不已。没有夸张的表情,只有嘴角抽搐的隐忍,滑稽突然凝固成悲怆,让人笑着笑着就红了眼。其戏里戏外对艺术的执着坚守,完美契合了角色的灵魂。
洪大帅凭强权肆意践踏艺术,要求篡改《霸王别姬》的结局,只因“过了河,只剩下六个兄弟”的往事。这一情节暗含权力面前,艺术面临的困境与无奈。侯班主那句“我这是为了活命呀”的长长悲叹,深切道出乱世中文化人在生存与坚守之间的艰难抉择,很难不让人唏嘘。
电影《戏台》并非一笑了之的喜剧,背后蕴含对艺术尊严、人性善恶及时代洪流的深刻思考。有人称《戏台》“老派”,这“老派”恰恰是它的底气。它恪守戏剧三一律的规矩,故事于一日之内铺展,场景锁定德祥大戏院,后半部分的冲突则围绕“改戏”推进,直至“蓝大帅”进城才打破戏院里的僵局。这种看似束缚的框架,实则让内容更为充实、饱满。
影片借戏班这一微观世界,折射整个时代的众生相。其中有强权者的横行霸道、附庸者的阿谀奉承,也有普通人为生存所做的挣扎与坚守。也正是每一个角色的复杂与多面,使观众观影结束后仍沉浸其中,反复思索,久久难以释怀。结尾处,凤小桐走向河边的背影,与越剧《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唱腔相互缠绕:“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曲儿唱的是金陵,也是每个在权力旋涡中挣扎的小人物。人们或许不会记得《戏台》的所有细节,但总会记得侯班主最后挺直的腰杆,大嗓儿脱下戏服时的茫然,以及那出未演完的《霸王别姬》。
“喜剧的内核是悲情。”电影《戏台》以喜剧为外在形态,包裹悲剧的深层内核,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领略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那个动荡时代的风云变幻与老北京市井风情、京剧传统等民俗文化,体悟艺术的尊严与人性的力量。它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一次深情致敬,更是对人性、对时代的深刻叩问,照见喜剧本该有的模样。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