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菌记
【乡趣】
拾菌记
■ 刘志坚
盛夏,几场透雨过后,山野就像吸饱了水的海绵,鼓胀起来。藏在腐叶间、草窠里、松树下的菌子们,像得了号令似的,一夜之间便探头探脑钻了出来。
天刚亮,祖母就催我:“快起!再磨蹭,好菌子就让别人抢光了!” 我揉着睡眼,深一脚浅一脚跟着她钻进南山的薄雾里。
背阴的山坡,是“草菇”的地盘。祖母蹲下身拨开草丛,嫩黄的菌菇便露了出来,菇盖顶着露珠,薄得像纸,菌柄纤弱地擎着,像撑着一把小伞。祖母一边利落地捡拾菌盖边缘尚未翻卷、菌褶还是浅肉色的嫩菇,一边念叨:“这草菇啊,也叫粪锈菇,最是娇嫩,老一点儿菌褶就发黑,还招小腻虫。得趁着水灵劲儿拾!”
边拾边走间,松树多了起来,空气里弥漫着松脂的清香,厚厚的松针踩上去像毡子。祖母放缓脚步,眼睛紧盯着松根处。
“有了!” 我循声望去,几朵棕黄油亮、菌盖厚墩墩的“松伞”映入眼眸。祖母用指甲在肥厚的菌柄上轻轻一刮,笑了:“嫩着呢!瞧见没?这平平的菇盖儿,再加上柄上这圈灰褐的箍儿,像不像一把泡发撑大了的雨伞?”祖母没有用手去拾,而是从篮子里摸出割韭菜用的弯头镰刀,贴着地皮,轻轻一旋,菌子就完整地落在掌心……“这松伞啊,最鲜。回家撕成粗条,加辣椒爆炒,鲜味‘轰’地一下就窜出来了,能香出二里地去!就着玉米饼子吃,能把舌头也吞下去!”
再往山里走,我瞥见几朵菌盖猩红刺眼、上面撒着星星点点的白渣子,活像一张丑麻子脸的菌子,特别是菌柄上还挂着破纱似的白膜,菌托稳稳当当“坐”在一个白色的“小碗”里。
我兴冲冲地刚要伸手去拾,“别碰!”祖母厉声喝止了我。“红顶子,白裙子,还踩着‘碗’!这是‘棺材盖子’(毒蝇鹅膏菌),有毒!”祖母有些后怕地抚了抚心口:“记住了,拾野蘑菇,颜色越扎眼、长得越花哨的越歹毒,不小心吃了就会勾魂索命,要躲着走!” 她又指着不远处朽木桩上一簇簇硫磺色的鸡冠菌说:“你别看它黄灿灿的像团火,也不是善茬。拿不准的菌子别眼馋,千万不要拾!”
日头爬高了,雾气散尽,山林里亮堂起来,竹篮渐渐有了分量。祖母额角渗出细汗,脸上却挂着满足的笑。那天的饭格外可口:焯过水的草菇,在青椒丝的簇拥下清爽可人。香辣的松伞条儿嚼一口,鲜美的味道就在嘴里化开,让人不忍下咽……
拾菌的日子,是童年夏日鲜亮的一笔。那些藏于山野的菌子,经由祖母的慧眼巧手拾取,化作唇齿间独一无二的至味,最终沉淀成岁月深处最温润的念想,一年年,在记忆里生根,鲜灵灵的,从未褪色。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