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 专版电子报 >> 以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推动集采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推动集采工作高质量发展

栏目: 专版,电子报 时间:2022-01-27 20:47:17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以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推动集采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党委书记 王德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国采中心)而言,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践行初心使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和辩证认识论,把握时代潮流,倾听时代呼声,解决时代课题,推动政府集中采购工作高质量发展。

正确把握时代课题、科学认识政府采购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巩固、发展、壮大政府采购事业的重要经验。国采中心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规范财政支出、推进反腐倡廉、推动公平竞争、促进经济发展的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采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重要战略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培育了遍布全国的3万多家采购人,15万多家市场主体,建立并完善了定点采购、电子反拍等多种组织实施方式,为集中采购制度快速推行、全面推广发挥了原创性、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在新时代,政府与市场关系重新定位,“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政府行政行为不断规范,国采中心持续推进自我革新,强化建章立制,完善政策功能,升级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式。成立18年来,国采中心累计采购金额2977.9亿元,节约财政资金455.9亿元,资金节约率15.3%。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征程,政府采购面对的时代课题是什么,如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如何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如何在公共资源交易整合中服务机关事务工作大局等,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国务院副秘书长、国管局局长李宝荣指出,国采中心要“增效提质、转型强体”。我们认为,这就是对国采中心时代课题的铿锵回答。国采中心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一方面,增效提质,做精做细做实存量,夯实采购业务基本盘;另一方面,转型强体,做优做强做大增量,开创融合发展新局面,推动国采中心由集采目录执行机构向政策功能实现机构、商业信用征集机构、资源交易撮合平台、数据信息交互中心转变,显著提升国采中心的政策引领度、业务融合度、采购集中度和行业知名度。

(一)转型方面

转型主要是提升政策引领度的问题。对于国采中心而言,只有立足国管局这个母体,把采购工作全面融入国管局机关业务工作,有力有序推进采购单一功能向公共资源交易综合功能转型,才能把国管局党组提出的“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集中统一管理”及“标准化、信息化、法治化”工作落到实处。为此,要推动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在交易模式上,由“买”为主向买卖结合转变。下大力气建设好中央国家机关资产处置等交易平台,为强化国管局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提升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探索有效路径。

二是在采购范围上,以集采目录内限额标准以上项目为主向目录内外限额上下项目的转变。持续拓展业务范围,做大做足单独委托项目,为科教文卫部门提供更好服务。

三是在实施方式上,由立足北京向辐射全国转变。充分发挥远程评标和电子卖场平台影响力,主动承接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驻京办事机构等行业、部门和单位委托项目,积极融入和服务机关事务工作发展大局。

(二)强体方面

强体主要是提升业务融合度的问题。当前,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集中采购机构之间的竞争迫在眉睫,国采中心必须积极应对中央和北京市集中采购机构竞争试点挑战,努力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在集中采购机构竞争中实现突破。努力做大现有采购人库,做强在网供应商库,做优电子卖场商品库,做活零采购用户,在与其他系统集中采购机构和部门集中采购机构乃至社会招标代理机构的竞争中拔得头筹。

二是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上实现突破。积极探索电子采购监管手段,逐步将中央本级电子卖场平台打造成阳光采购、效能采购的“国家级”平台。

三是在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上实现突破。加强文件编制和项目评审全过程管理,不断优化价格监测和预警功能,为各单位采购预算编制、采购需求管理、采购内控工作和采购风险防控提供专业支撑。

(三)提质方面

提质主要是提升采购集中度的问题。只有实现量的集中,才能发挥规模优势,把每一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根据2020年全国政府采购公开数据,国采中心的采购额仅占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采购总规模的10%,远远低于全国政府集中采购规模占比33.5%的平均水平。提升政府采购集中度,既是发挥集中采购规模优势的需要,也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为此,国采中心要在法治化、便利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上持续发力。

一是以法治化手段推动“应采尽采”。认真分析部门采购计划和执行的差距,条件成熟时,协商与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开展政府集中采购专项检查,推动目录内项目应采尽采。

二是以便利化服务实现“想来都来”。贯彻便利化管理理念,“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下气力争取政策性、公益性项目,特别是中央财政科研资金项目,进一步发挥集中采购机构对国家政策实施的保障作用。

三是以标准化方法推动“同文同轨”。加快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云计算平台、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家具设备、物业安保餐饮服务等采购标准化范本的编制工作,提高文本质量和评审效率。

四是以信息化手段助力“带量采购”。加快完善正版软件采购网,以实施区域联合采购为基础,以正版软件采购为抓手,动员各级采购人联合委托项目,统一带量采购,发挥中央集中采购机构在采购规范性和议价能力方面的优势。

(四)增效方面

增效主要是提高行业知名度的问题。国采中心作为政府集中采购的“国家队”,通过市场机制,发挥政策功能,能够有力落实国家意志、宏观政策、产业规划,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增效的工作重点是提升效率、提升效益、提升效果。

提升效率方面。要着眼智能客服、响应速度、网上流转、集中解密、远程评审以及进场零门槛、交接零拖延、交易零障碍、服务零距离,为各部门各单位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精准、更为贴心的服务,切实提高采购人、供应商满意度。

提升效益方面。衡量政府采购有效性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性价比。性价比是一门大学问,任何东西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而是要适中、适度、适合。提升效益要着眼政府采购制度的初心使命,把握好性价比,拿捏好成本与产出的关系,想方设法降低废标率、质疑率和投诉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实施成本。

提升效果方面。要着眼提升中央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公信力,大力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以降门槛、拓范围、强监管持续推进改革,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的权利;要始终保持对工作的敬畏之心,通过制度、机制、教育、自律、监察等手段,切实维护国采中心的良好形象,努力打造国采中心“金字招牌”。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120期第4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