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供应商 >> 汽车 >> 打通车改三大关节点

打通车改三大关节点

栏目: 汽车 时间:2014-02-21 10:58:05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编者按:近日,浙江温州车改被外界称为“三高车改”,即涉改车辆比例最高;保留专车的干部级别最高;车改后的补贴最高。本次车改再次挑动了大众的神经。自齐齐哈尔市车改以来,哈尔滨市、广东省部分市区、杭州市等地相继进行了车改。那么,车改过程中的关节点有哪些?如何打通这些关节点?为此,本报特推出车改专题,以飨读者。

打通车改三大关节点

关节点一:拍卖

拍卖一定要公正公开

一般情况下,车改第一步是对现有公车进行处理,而当前处理公车普遍选择的办法就是拍卖。

较早实行车改的齐齐哈尔市于2004年5月开始进行实质性操作,处理公车第一步就是拍卖。其具体做法是:参加车改的单位,不分公车来源,统一清理上缴市政府,进行登记造册;由市政府责成市财政局,对收缴上来的车辆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后,通过媒体公告,带原牌照实行市场公开竞价拍卖;拍卖资金全额上缴财政,专项用于交通补贴费发放,财政部分供养和不供养单位的公车拍卖资金返回原单位,用于专项发放交通补贴费。

哈尔滨市车改中,对公车的拍卖也是如此:2008年上半年,哈尔滨市在17个市直机关单位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试点,当年就对进入市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程序的92台车辆实行拍卖。经过激烈的竞争,76台评估值总计为466.6万元的车辆,以647万元的成交价被买走,增值180.4万元,平均增值率达38.65%。拍卖成交率达82.6%。其中单项标的最高竞买轮次达52次,最高增值额15.5万元,最高增值率达400%。

而近日正在进行的温州车改亦是如此。温州市车改涉及106家行政单位、207家事业单位,12000多人,总共1790多辆公车。其中,1400辆分6个批次进行拍卖,约占公车总数80%;留下300辆左右执法执勤公车。6月24日,温州市瓯海区人民大会堂,第一批215辆来自温州市级机关的公务用车被拍卖。拍卖现场,一辆购置于2000年8月的奥迪轿车,起拍价为9000元,成交价为6.9万元,溢价6万元,身价涨了7倍多。整个温州车改涉改车辆1400多辆,将于今年12月前完成拍卖。

对于公车拍卖,重庆市政府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拍卖能让现有公车的价值得以最大化的体现,并将这部分国有资产直接变现为财政收入。所以基本上已经车改过的地方,车改成功第一步就是将被清点出来的公车进行拍卖。”该负责人也表示,拍卖公车应该是公开、透明、公正的。应当选择正规拍卖公司,履行正规拍卖程序,这样才能让大众对敏感的车改增加信心。

关节点二:车补

车补应综合考虑实际工作量

车改过程中,最为敏感的就是车补的问题。车补应该补给哪些人?补多少才合适?补贴的标准应当如何划分?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车改反而会影响到政府形象。

对于车补在整个车改中的重要地位,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说过:补贴标准的确定,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车改的难点。标准过高,加重财政负担,偏离了改革方向;标准过低,又不利于调动大家参与车改的积极性,不利于保证工作需要,不符合改革精神。所以车补在整个车改过程中非常重要。

目前,各地已经车改或正在车改的地区普遍的做法就是按照职位高低进行补贴。比如,哈尔滨市局级每月补助2100-2500元不等,处级每月补助为650-1050元不等,科级及一般干部每月补助150-350元不等。为了印证哈尔滨目前执行车补的实际情况,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宝亚军。宝亚军目前是局级干部,他现在拿到的车补正是2500元。

杭州车改后对公务人员的补贴标准依实际工作职务层级划分为9个档次,其中局长可获2600元/月车贴,副局长2200元,处长1400元,科员300元。而专司行政执法监察、稽查等职能的单位,个人公务用车分为7档,最低每人每月600元。

而齐齐哈尔市的车补标准划分最为详细和科学。该市车补在实施中拉开档次,不搞平均主义,不吃“大锅饭”,不把补贴作为待遇,而是工作需要。根据各单位的职能、工作量和前三年车辆费用实际支出情况,确定个人补贴标准最高限额和财政补贴经费的档次。针对有些单位原来单车消耗量过大,而有些单位又过低的实际情况,要求各单位在最高限额内根据财政拨付资金实际额度,加上自行解决的资金,做到“上封顶,下保底”,即享受补贴的领导干部金额不能超过规定标准最高限额,正副县(处)级领导干部的补贴标准最低要达到规定职务标准的70%。根据上述原则,市直机关共分3个类别,一类单位18个,二类单位49个,三类单位16个。补贴标准为:一类单位正职每月1700元,副职1200元;二类单位正职每月1600元,副职1100元;三类单位正职每月1500元,副职1000元。同时,对调研员、助理调研员根据工作分工确定300-1200元的补贴标准。齐齐哈尔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目前的级别是副处,一个月的车补也就500元。

最近的温州车改货币化补贴标准是根据单位工作性质和繁忙程度,分成一、二、三类单位,正县实职每月补贴一类单位3100元,二类2800元,三类2500元;副县实职至科员一类单位2400元-500元,二类2200元-400元,三类2000元-300元。公务用车补贴在车改单位公用经费中列支。车贴为公务活动交通费用,不计入个人工资性收入,全部存入市民卡专用账户,不可提现或挪作他用。

从上述已经或者正在车改的地方车补的情况看,各个地区的车补数额并不一致。对此,宝亚军表示:“各个地方物价水平不一样,经济水平不一样,路况也不一样,所以各个地区的车补自然不一样。”对于车补,安徽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处处长宋宝泉则表示:“公车改革要符合改革的初衷,不要让老百姓认为公车改革就是发车补,是变相的发钱。”

宋宝泉非常赞同齐齐哈尔市的做法。他认为,车补不仅要与职务挂钩,更重要的是要与实际工作量挂钩。对于这个实际工作量如何测算,宋宝泉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他说,车补标准的确定除了参考干部的级别以外,还以干部一年下基层使用公车的次数或金额作一个测算,大概数就出来了,比如一个企业处的科员,一年要到企业指导工作100次,而一个行政处的科员,一年要到机关厅局70次,这样工作就量化出来了。

关节点三:租车

租车不能完全市场化

在目前各地车改中,一个重要的产物就是公车租赁。即当遇到有公务接待以及其他规定的情况下,单位可以到指定车队或者公司进行租车来完成公务活动。对于公车租赁是否市场化?各地做法是怎样的?记者也进行了采访。

公车租赁主要是为了保证公务接待。齐齐哈尔市的做法是接待办专用接待车辆不参加车改,予以保留。国家、省及其他市(地)领导来该市公务活动,其所用车辆由接待办统一安排。接待上级领导及工作人员检查指导工作用车时,由对口单位从经费包干中租车解决。鼓励引导领导干部私车公用接待来访人员。

哈尔滨市解决公务接待的办法是:每年财政核发一部分租车经费给各个单位,有接待任务时,到指定车队去租车,费用是单位从租车经费中进行支取。

杭州车改的产物是杭州市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该中心正式启用后负责车改单位重要公务接待、统一集体活动、大型执法公务活动、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等。该中心从车改单位招聘23名司机组成了车队,目前主要为车改单位提供预约叫车服务,并按市场价收取车费。

温州车改同样产生了租车公司——温州市公务用车服务公司。据了解,该公司隶属于温州公交集团,目前拥有车辆90多辆,车改完成后,将增加到200多辆,公司负责温州市级机关全部公务车辆的租赁业务。这200多辆车来源于各机关的涉改车辆。这些涉改车辆均按评估价计算价格卖给公务用车服务公司,不进入市场拍卖环节。

不管是政府车队也好,还是公务用车服务公司也好,有媒体就对未完全市场化的租车提出了质疑:这是否成了典型的“内部循环”?

宋宝泉对此认为,因为政府办事有许多特殊要求,有许多不便,如接待不同级别领导的要求,保密要求等等。所以租车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为。车改的目的一是防腐,二是节约资金。百姓也能够理解公事要用车,要花钱,只是不满意公车私用、特权车、公车消费太高。车改以后能够达到相应的目的才是最主要的。(本版文字/吴敏)

【他方观点拾遗】

“中国式车改”,又堪称“世界级玩笑”,为何?报道中强调,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破解车改之困,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都不是十全十美。于是有人“一鸣惊人”了:公车泛滥,根在特权思想。

摘自《“中国式车改”堪称“世界级难题”?》,作者惠铭生

公车改来改去跳不出福利的怪圈,根本原因就在于,涉及到官员的切身利益,打不破情面,下不了狠手,此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温柔式、福利式的改革,自然就会顾及自身的利益,真正来说,要实行车改,应由第三方来说来议,按照公众的意愿行事,如此才能打破利益格局,跳出福利分配的怪圈。

摘自《车改如何跳出福利分配怪圈》

车改的目的,是完善公车制度,而不是让公车消失;车改的方向,就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车事相匹,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人民的水平,而不是在补贴标准上绕圈子。公车存在的理由,就是因事配车,而不是因人配车,也不是一定要因级别配车。一个臃肿的机构,是一错;而以因人配车作支撑,则是错上加错。机构有哪些职能,履行这些职能有多少必须用车,才是配车的依据。

摘自《“车改”到底怎么改》

公车改革本来就是一次利益的调整,是政府对于民众呼声的一次积极回应。公车是公务人员为公众履职的工具,不能因其使用就改变了公共属性,忽略了这一点,改革必将变味。地方政府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改变公车靡费的现状,不要让这次车改成为又一次的民众买单的官员福利盛宴。

摘自《别让“车改”变了味》,作者欧忠琼

人人都希望来一场没有任何特权残余的、完美无缺的公车改革,但只要是改革就会有阻力。以车贴的形式发放下来,虽有“公权自肥”的嫌疑,但这对于平抑改革阻力、赢得绝大多数利益既得者的支持而言,其利远大于所带来的弊。再说了,明明白白的权力自肥从来都不可怕,无论是正局级车补2800元,还是一般科员的400元,都是公开透明的。要知道,车轮滚滚带来的腐败问题,远甚于这些“阳光下的福利”。

摘自《温州车改:不完美但应得到掌声》,作者王传涛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有效执行,只有得到严格执行的政策才能树立权威,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就公车改革而言,关键不在于制定方案,而在于改革政策的高效落实,以往公车改革的症结也在于此。或者说,与政府系统中的其他改革一样,公车改革不能“就车论车”,而应当严格限制和规范公共权力,把车改与消除职务消费中的特权腐败行为结合起来。

摘自《车改的关键还在于落实》,作者上官酒瑞

按行政级别进行车补发放,必然会产生一个让人尴尬的现象:经常跑腿、经常需要车辆的科员可能一个月车补才300元,但打车就得需要八九百甚至一千多,那剩下的部分难道只能科员自己出吗?这显然不太合理;另一边呢,局长、副局长们可能一个月也出不了几次门,但一个月的车补却在两千元以上,最后这笔费用全都进了自己的腰包,甚至可能分文没动。

摘自《“最高车补”能否产生“最好效果”》,作者王丽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