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学会“思考”
当汽车学会“思考”
——2025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现场直击
■ 本报记者 付娟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暨2025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在京闭幕。288家国内外知名整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和机构参加展会,展示了首发车型、关键零部件产品和新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中国已建成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完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大算力芯片、智能线控底盘实现批量上车,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超60%,技术实力与市场规模同步领跑。
智能网联技术的迭代,正深度重塑汽车产业格局,也推动汽车领域政府采购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多家参展车企加码研发投入,以核心技术突破抢占行业先机,一场关于未来出行的变革在此展开。
整车竞技:智驾升级与舒适体验双重突破
步入展览区,各大车企携旗舰车型集中亮相,智驾功能与乘坐体验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问界展台的M系列车型备受关注。作为大会官方用车,问界M9采用万吨级一体化压铸技术,车身铝合金体积占比达80%,将87个零部件集成为1个,大幅提升车辆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界M8搭载华为辅助驾驶系统,配备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30个智能传感器,支持高速/城市领航辅助驾驶、智能泊车、全向防碰撞预警4.0等功能,全方位保障出行安全。
长安汽车带来新上市的长安启源Q07,该车搭载智慧新蓝鲸3.0动力系统、激光雷达,支持高阶辅助驾驶,综合续航可达1400公里。长安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同一展台的阿维塔系列车型:“这款阿维塔06有华为乾崑高阶智驾、鸿蒙座舱4.0、宁德时代5C神行超充等技术加持,更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宝马、传祺、小鹏等品牌也各展所长。宝马纯电动i7搭载了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可实现650公里续航里程,智能魔毯空气悬架能根据路况实时调节减震效果。传祺M8乾崑版搭载自研的钜浪混动2.0系统,配合华为智驾解决方案,第二排配备了航空级座椅,自带通风、加热、按摩功能,满足商务接待与家庭出行场景需求。传祺向往S9作为中大型纯电SUV,采用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可补充400公里续航,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小鹏G7i车型搭载的XNGP 4.0系统,支持城市全场景点对点自动驾驶,其配备的双Orin-X芯片算力达到508TOPS,确保智驾系统的流畅运行。“我们已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开通了XNGP服务,用户累计自动驾驶里程已突破10亿公里。”小鹏展台工作人员介绍道。
从政府采购视角来看,新能源车型的低能耗、高安全性和智能管理功能成为关键考量。某公务用车采购负责人表示:“以往采购时关注车辆价格和基础配置,现在我们更看重芯片、智驾系统等核心技术,L2+级智驾、新能源续航里程等指标都在核心评分体系中体现,既保障用车安全,也通过采购导向推动本土产业链升级。”
黑科技涌现:构建绿色智能生态
除整车外,各类创新技术集中亮相,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现代EO纯电车型主打“亲民智能”,搭配L2+级智驾系统,续航里程达520公里。
北京汽车的北京40和北京30都配备了智能越野辅助系统,可轻松应对复杂路况。
吉利展台的雷神醇氢EF电动技术汽车引发关注。该车可实现甲醇与汽油通过同一加注口,进入同一个燃料箱。“车主可以加注甲醇和汽油两种燃料,按任意比例混合,系统能智能识别并精准控制有效燃烧,兼顾动力与清洁排放。”吉利创新中心工作人员陈昊告诉记者,目前吉利已在全国建成1000余个甲醇加注点,计划在2027年底建成超过4000个。“吉利的绿色能源概念不仅局限于车辆本身,还构建了‘碳捕集—甲醇生产—运输—加注—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长安汽车天枢智能底盘则通过三向六域等技术,打造“识险、避险、脱险”三大能力,结合天枢智能驾驶辅助的端到端交互式领航辅助,以及天枢智能座舱的感知、响应和互动,构建车内的智能化安全体系。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具备智能行车、智能泊车、主动安全等核心能力。“即使在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下,它也能精准识别100米外的行人及障碍物。”比亚迪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已搭载于比亚迪多款车型,能有效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东风集团的太极大模型,基于自主可控的AI技术体系全栈自研的企业级大模型,拥有超千亿参数规模、超十亿组智驾数据、超大算力集群等基础数据,全面赋能智能产品、智能制造等全场景。北汽集团展示了元境智能网联技术成果,其中,极狐全新阿尔法T5是北汽元境智驾面向大众推出的首款产品,搭载全球首款量产舱驾一体架构,支持全场景自动领航辅助驾驶,将于10月底正式上市。
硬核支撑:芯片与通信筑牢发展底座
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底层技术创新,芯片与通信技术成为车企竞争的关键阵地。
芯驰科技展示智能座舱与智能车控芯片的产品及量产成果,其X9系列车规级芯片可同时支持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多场景需求;X10产品聚焦AI座舱,能满足端侧部署7B多模态大模型部署需求,确保大模型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芯驰科技副总裁陈蜀杰表示,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芯片已成为承载生命与数据安全的核心。此外,智芯科技的车规级MCU芯片、黑芝麻的A1000Pro芯片也纷纷亮相,彰显了我国在车规级芯片领域的突破。
中信科智联的国产自主C-V2X全栈式解决方案获多家车企关注,已与多家整车企业达成车载前装项目合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从辅助驾驶向高阶自动驾驶演进提供核心支撑。中信科智联工作人员栗向滨介绍道,目前,中信科智联的车路云一体化测试场解决方案已在天津、山东、江苏苏州与盐城完成四大测试场的配套交付,并提供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移动测试系统,加速技术落地应用。
商用车领域的创新同样令人瞩目。卡尔动力展台的L4级自动驾驶概念货车,舍去了驾驶舱,可做到无人运载40吨货物。“我们的L4级别自动驾驶车早已落地应用,采用‘领航车+无人驾驶编队’模式,由一辆有人驾驶的领航车带领2—5辆无人驾驶车组成编队行驶。车型搭载的多传感器融合系统,能精准识别道路标线、障碍物及交通信号,即使在矿区等复杂场景也能安全行驶。”卡尔动力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鄂尔多斯的智能零碳运力示范项目中,近300台自动驾驶卡车负责电厂运煤等业务,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据了解,卡尔动力已获得内蒙古首张自动驾驶重卡测试牌照,计划明年将该模式推广至全国10个矿区。
场景落地:车路云一体化加速商用进程
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需要技术、场景、政策三方协同推进,展会现场多项成果显示,车路云一体化正加速走向实用。
作为行业首批布局VLA模型的人工智能企业,元戎启行自研的VLA模型融合了视觉、语言与动作三大核心能力。元戎启行今年8月发布的全新一代辅助驾驶平台DeepRoute IO 2.0已达成5个定点合作项目,首批量产车即将进入市场。9月,其合作车型单月交付正式突破3万辆,累计量产车辆交付量突破13万辆。预计到2025年年底,将有超20万辆搭载元戎启行组合辅助驾驶方案的车辆实现量产交付。元戎启行CEO周光表示,未来将开展Robotaxi业务,推动技术服务C端与B端场景,通过量产业务、Robotaxi业务和RoadAGI业务互相赋能,实现物理世界的通用人工智能。
车路云一体化实践与应用展区通过具身机器人+汽车动态演示,全景式呈现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果。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确定20个试点城市(联合体)。数据显示,2024年,20个试点城市(联合体)共部署智慧公交车735辆、智慧乘用车3567辆、低速无人车1589辆、物流车943辆,在架构标准统一、基础设施分级等方面成效初显。
北京亦庄布设的北京“双智”城市展区,展现了从机制、基础、中枢到应用、运营五位一体的“双智”城市新范式。在展厅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1000多辆自动驾驶车辆位置、速度等信息。通过路侧设备和云端平台的协同,车辆可提前500米获取前方路况信息,区域内317个信控路口每日优化3.5万次,平均通行速度提升15%。北京全市统一的云控平台展示实现“车—路—云—网—图”高度融合与协同能力,实现5类32项车路云一体化功能服务。同时,展区还展示了AI巡检车、机器狗、无人艇等多智能体协同场景,呈现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深度融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表示,北京已构建起“车—路—云—网—图”一体化的智能交通体系,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累计开放测试道路1600公里,实现了自动驾驶车辆的规模化运营。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