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境采购难”到“全电无缝办”
【政府采购电子化转型风正劲】
从“边境采购难”到“全电无缝办”
——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携手书写政府采购电子化变革记
■ 张世宣
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边检承担着维护边境安全与稳定的重任。然而,过去边境地区的政府采购工作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面临诸多难题。采购流程繁琐,周期漫长,物资供应常常跟不上实际需求,严重影响边检工作的高效开展。
电子化“春风”改变了这一格局。国家层面搭建制度框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层面构建“一张网”闭环管理、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层面主动破解实践难题、博州边境管理支队(以下简称支队)实现采购“线上全覆盖”,四方协同发力筑牢电子化体系根基。这一变革不仅为采购工作带来效率升级、成本优化、竞争扩容的现实成效,更从制度创新、生态构建等维度,为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电子化的“成长史”
从国家层面看,2000年“上海政府采购网”开通,开启我国政府采购电子化时代,2006年财政部将“积极研究探索电子化政府采购”列为工作要点,这是政府采购电子化的起步阶段。
2013年财政部发布《全国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建设电子化政府采购网络交易系统的目标和步骤。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将政府采购电子化提升到国家立法层面。2017年财政部颁布《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采购货物服务电子招标投标等特殊事宜,这是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制度框架搭建阶段。
2019年,财政部印发《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明确指出应积极完善政府采购交易平台、逐步架起政府采购平台与财政业务等信息系统连接的桥梁,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为交易各方提供便利。
2023年财政部将全流程电子化覆盖范围扩大至采购全生命周期环节,推动形成全国协同发展格局,标志着电子化平台开始向智能化监管服务转变,这是全流程电子化推进阶段。
从自治区层面看,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引进“政府采购云计算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政采云),开启全区采购“一张网”建设,2019年、2020年自治区财政厅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自治区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的通知》和《关于实行自治区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的通知》,上线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系统,实现小额通用货物类线上交易,推进全区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构建起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
从总站层面看,2019年改革转隶后,总站结合队伍性质、资金来源和采购工作变革,准备识变、主动求变、科学应变,制定下发《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及试点开展远程异地评审工作的方案》,为各级开通中央政府采购网电子卖场、公安部警用装备采购中心、京东慧采、政采云等平台账号和使用权限,依托国家移民管理机构后勤保障一体化及采购智能预警监管系统开展项目排查预警,建立“公告信息三级联审”“图说政采”“线上培训”等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项目竞争不充分、采购周期长、程序不规范等难题。依托远程异地评审,实现了跨区域评审专家共享,解决了边境地区专家短缺、人才匮乏、“熟面孔”评审等问题。
从支队层面看,转隶以来,支队积极发挥线上平台优势,优先选择电子卖场采购,解决小额零星项目“不会采、不好管”的难题。2024年实现政府采购项目“网上全覆盖,线下无交易”的全流程电子化、全业务闭环式管理,政府采购工作质效和规范程度大幅提升。
电子化的“超能力”
全流程电子化让新疆边检采购工作在效率、成本、竞争、透明度上实现显著突破。
采购效率明显提升。传统采购流程涉及意向公开、文件编制、合同签订及备案等14个步骤30余份档案资料。全流程电子化后,采购流程周期缩短,便捷性和灵活性增强;代理机构和供应商降低了人力和物料成本,线上即可完成文件发布和提交;评审专家线上评审,借助电子评标系统快速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投标文件,极大地提升了评审效率。据统计,支队2024年—2025年26个电子化采购项目较传统模式平均缩短采购周期10天。
采购成本显著降低。全流程电子化后,采购人线上完成项目委托、文件审核,符合“过紧日子”要求;代理机构通过系统完成文件制作、场地安排、开标组织,降低了运营成本;供应商通过网络投标,减少了投标成本,投标价格较以往大幅降低。2025年支队12个电子化项目资金结余率达19.95%。
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全流程电子化采购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供应商具备网络条件就能参与投标。近两年支队实行电子化后,获取采购文件和参与投标的供应商明显增多,分别达7—12家和5—8家,基本杜绝了因供应商不足导致项目终止等情况。如支队2025年某维修改造项目,11家供应商申请获取采购文件,8家行业佼佼者参与递交投标文件。
采购透明度明显增强。在全流程电子化环境下,采购项目信息通过指定平台公开,实时推送,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总站分散采购项目通过“政采云”平台可实现在线预警、全程留痕等功能,实时监控采购活动全过程合法合规性。例如,评标专家只能依据系统设定的评审标准和电子投标文件打分,有效防止了人为干预、暗箱操作等。自治区财政部门依托平台可识别不同投标人保证金从同一账户转出、编制投标文件使用相同计算机等围标串标行为。实行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后,支队30个政府采购项目围标串标零发生,形成了全程留痕、全程追溯,线上线下全程参与监督的阳光采购格局。
电子化的“深层魅力”
除直观成效外,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还为新疆边检采购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一是促进政府采购管理体系优化与监管升级。国家移民管理机构、总站通过搭建运用中央预算一体化、后勤保障一体化等平台,实现了采购预算、计划、执行、支付等环节的有效衔接,完善了采购管理体系。同时,也为审计监督提供了全新监管手段和方式,通过挖掘和分析采购数据,及时发现潜在违规行为和风险点,实现事后监管向事中、事前监管的转变,提高了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是助力需求编制更加精准。借助电子化平台开展需求论证,全面对比采购标的价格、质量、参数等,综合分析采购成本变化,即可快速完成采购标的的寻源和筛选工作。因此,运用好电子化平台对预算填报、需求论证和提升采购效率至关重要,应按照《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面向更多供应商开展需求调查和市场调研,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和采购需求合理性。
三是推动采购质效全面提升。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打破了区域壁垒,促进了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提供了平等竞争机会,提升了市场主体满意度。
今年,总站通过建立“统采分签”和远程异地评审,既实现了专家资源共享,也实现了各方信息协同,还解决了小额采购项目供应商少的难题,帮助采购人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优化采购策略,降低采购成本,助推政府采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博州边境管理支队)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