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更亮了 电费更少了
路灯更亮了 电费更少了
——广西桂林路灯数字化节能改造项目综述
■ 本报记者 吴敏
近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路灯数字化节能改造项目中标公告。桂林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威科技)中得此标,将为临桂区市政工程管理所管辖范围内99条主次干道LED灯具进行改造安装及二次节能系统建设、合同运营期内改造LED节能路灯灯具的维护。
事实上,这已不是海威科技第一次中标桂林市路灯数字化节能改造项目了。该公司此前为桂林市老城区路灯节能改造而实施的工程已顺利投运近1年。桂林大批量更换节能路灯的背景是什么?节能效果如何?节能的秘密在哪里?近日,《中国政府采购报》对此进行了采访。
一份提案引起的采购
据了解,桂林市许多路灯因年限较长,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能耗高、光线昏暗、市民夜间出行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等问题,许多家住老城区的市民,对这些问题颇有微词并期待政府能够尽快解决。
针对市民群众的反映,桂林市政协委员李学麒、刘学明经过深入调研后,去年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桂林市老城区城市照明提升改造的建议》的提案,建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运作,将老城区城市照明灯具改造为LED节能路灯,既能解决民生问题,又可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助力节能减排。
长期专注于EMC法律研究的中国节能协会法律调解中心副主任、北京七曜律师事务所主任石慧杰律师对记者表示:“在公共领域,路灯改造常采用EMC模式进行。这种模式是政府以节能改造涉及路段上照明设施实现的节能率为依据,并根据固定电价和合同约定的期限,计算月度路灯节能效益,由采购人缴纳路灯电费后,将节能服务费按约定比例支付给项目中标人作为投资回报的一种市场化节能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桂林市政协对该提案高度重视,并作为年度重点提案进行督办。桂林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办,桂林市城市照明管理处负责建议落实。2024年,桂林市城市照明管理处通过政府采购程序,对节能路灯改造一期工程进行了公开招标,最终海威科技中标。
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海威科技从去年7月开始,经过3个多月的施工,将老城区148条主次干道的近2万盏老旧路灯更新。钠灯和使用多年的LED灯全部更换成了更加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新型LED灯。桂林市民朱女士告诉记者:“直观感受就是,改造后的路灯亮多了,但灯光并不刺眼,路面有石头或者不平,看得很清楚,这样一来,减少了大家摔跤的风险。”
据介绍,第一次改造,海威科技选用了170lm/W的高光效LED光源,光照均匀度和视觉舒适度均达到国家标准。相比传统的高压钠灯,新光源在同等亮度条件下,能耗显著降低,且使用寿命更长,减少了维护成本。同时,该项目引入高效能LED数字路灯与智能远程单灯调光控制系统,运用天气自适应及按需照明调光技术,路灯亮灯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设备完好率亦达到100%,重点道路平均照度效果达133.89%,综合节能率达56.51%,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03吨。预计年节省电费500万元左右。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改造前后检测对比,改造后整体照明效果提升30%以上。
临桂区节能路灯改造在即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桂林市按照分步改造的要求,对节能路灯改造工程实施第二次采购。
7月22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华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桂林市临桂区路灯数字化节能改造项目的公开招标公告。本次招标的采购人是桂林市临桂区市政工程管理所,预算总金额为3780万元。
根据招标文件, 此次将完成桂林市临桂区99条道路,路灯光衰严重、照明效果差的照明节能改造,共更换新型LED节能路灯灯具(即路灯灯头)16511盏。改造的灯具灯型最终由项目建设单位确定,项目中标人负责生产或采购。采购人明确,本次改造更换下来的旧灯具等设施归建设单位所有。同时,采购人也要求,建设单位应充分评估该部分资产的价值,可以再次利用的应节约成本二次利用,确需报废的,应按流程做好国有资产报废工作。
合同运营期内,中标供应商应做好改造范围内路灯LED节能灯具的维护工作(包含灯具保洁等),确保亮灯率达98%以上,若改造范围内路灯LED节能灯具因光衰等问题不能满足城市道路照明亮度国家相关标准时,项目中标人须进行整体更换。改造范围内路灯灯杆、供配电管线维护工作,和改造范围外路灯及附属设施维护工作,仍由管理所单位负责。中标供应商还将完成二次节能系统建设,主要为路灯单灯控制器安装、与节能相关的信息采集等建设工作。
据了解,此次路灯采购仍然采用EMC模式。项目合同运营期自节能灯具改造验收通过之日起计算起至项目运营期结束,暂定为10年。
8月19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中标公告显示,海威科技再次中标。海威科技董事长周明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再次中标,为桂林市的路灯改造尽一份力。我们此次的折扣率给到了预算价的98.5%。”
节能降费两不误
在财政资金有限的状况下如何做好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改造,海威科技在这方面通过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
周明表示,要将申请财政补助和EMC结合起来,其中要把EMC作为重心,利用EMC这一市场化模式带来的流动资金推动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改造。
周明谈到,在EMC模式下,海威科技的数字化节能路灯改造聚焦三个方面:在安全层面,通过多重防护机制保障照明系统稳定运行、守护夜间出行安全、防范漏电短路等隐患;在管理层面,利用智慧运维平台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警、精准调度、提升运维效率;在节能层面,借助智能AI算法调光实现按需照明、制定AI策略、降低能耗与成本。
如何通过EMC模式进行路灯改造的同时保证实现节能降费?周明介绍说:“我们在节能路灯改造过程中实现了‘三次节能四次降费’。”
据介绍,一次节能是通过基础改造,LED技术革新来实现。使用高光效、长寿命LED灯具代替传统LED灯具及高压钠灯,降低维护成本与维护量。“一次节能的基础源于技术的进步与光学二次配光的精准把握。海威科技设计更先进的LED路灯是为了获取更好的节能效益,而路灯的节能效益往往是长期的。在城市照明EMC项目中服务周期一般为10年,基于10年的收益周期,必须强调LED路灯在实现高光效之外还要保证长寿命运行。海威科技在灯具设计中运用了多项技术,其中呼吸器调节技术通过平衡灯具内外气压平衡,大幅度提高了LED路灯的使用寿命。”周明说。
二次节能是通过智能控制,自动化与传感器集成而实现。利用智能控制系统精准避免过度照明,节省电能。通过经纬度预判日出日落,精确评估节能成效与控制策略效能,实现高效管理。
三次节能是通过AI智能化,大数据与AI算法驱动来实现。通过数字节能实时反馈机制,持续优化AI模型算法,依靠第三方接电秒级定位确保照明系统的高效运行。“这个环节,我们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节能降费,即通过物联网获取单个灯具的数据信息并上传至能碳边缘数据中心,借助能碳边缘数据中心的大数据处理和大模型分析能力生成各个灯具的控制策略,实现精细化控制。通过该项技术,可再次节省9%左右的能耗。”周明解释道。
四次降费是指通过数字能碳平台实现智慧巡检、设备故障预测与诊断、工单系统优化以及资产管理,实现智慧运维降本增效。
“我们在桂林市老城区路灯节能改造项目中,通过高光效的数字路灯应用,成功提升了道路照明质量,为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了一个安全、明亮、舒适的夜间出行环境,达到了群众满意、政府满意、企业得发展的多方共赢效果。在即将进行的临桂区节能路灯改造中,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完善创新。”周明表示。
·评论·
当民生温度遇到绿色深度
■ 吴敏
桂林路灯数字化节能改造项目,用“路灯更亮”与“电费更少” 的鲜明对比,勾勒出城市基础设施升级与绿色发展的双赢图景。从老城区近2万盏路灯的成功改造,到临桂区1.6万余盏灯具的即将更新,这场由政协提案推动、市场化模式运作的民生工程,不仅照亮了市民的夜间出行路,更为城市节能降耗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是名副其实的得民心之举。
民生痛点催生改革动力。老城区路灯老化带来的能耗高、光线差、安全隐患等问题,是群众“吐槽”的焦点,也是城市治理必须回应的民生考题。桂林市政协委员的提案精准切入痛点,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的引入,破解了“政府想改却缺钱”的困境。这种 “企业投资建设、政府按效付费”的机制,既让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又保障了项目的长效运营,体现了从“问题导向”到“系统解决”的治理智慧。
科技赋能成就节能奇迹。改造后的节能效果令人瞩目:综合节能率超56%、年省电费500万元、等效减碳6903吨……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三次节能四次降费”技术逻辑的落地。高光效LED光源替代传统灯具实现“源头节能”,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按需调光实现“过程节能”,AI 算法与大数据分析驱动“深度节能”,再叠加智慧运维带来的成本优化,形成了全链条的节能闭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改造后照明效果提升 30% 以上,实现了“节能不降质”的良性循环。
多方共赢释放治理效能。从市民角度看,更明亮的路灯意味着更安全的出行环境,更便利的生活;从政府角度看,无需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就能完成基础设施升级,既落实了节能减排目标,又提升了城市形象,还能激活“夜经济”;从企业角度看,通过EMC模式获得稳定收益,技术创新能力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这种“群众满意、政府省心、企业发展”的三角平衡,正是市场化手段破解民生难题的生动写照。
桂林的实践证明,城市治理的痛点难点,往往蕴藏着创新突破的机会。当民生需求与绿色发展相遇,当政府引导与市场力量结合,就能催生出可持续、可推广的治理方案。相信这份“路灯更亮了、电费更少了”的答卷,还将续写更多精彩篇章,为其他城市提供民生温度与绿色深度融合的有益借鉴。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