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正气传家远
【文化自由谈】
清风正气传家远
■ 杨洋
古训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此中真谛,穿透了千年岁月烟尘,至今仍如黄钟大吕敲击心弦。廉洁奉公之文化,勤俭持家之家风,看似分属公德与私德两个维度,实则同根同源,甚至血脉相连,共同构筑着个人操守的堤坝,亦是社会肌体健壮之根基。
中华文明星河璀璨,廉洁文化的种子早在先秦沃土中便已深种。屈原行吟泽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其皎洁如明月之志,岂非廉之先声?孔子论政,言“政者,正也”,治国者之廉直,犹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是治理之本源。《周礼》有“六廉”之说,曰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精微地勾勒出廉的多面性,足见古人对廉之思虑何其深邃。
廉德之践行,终需落于具体之人,而修身之要,首在克俭。诸葛亮诫子书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道明了俭朴不只是物质生活简约,更是心灵不为物欲遮蔽。范仲淹幼时“划粥断齑”,在清寒中苦读,及至显贵,仍坚持“食不重肉,衣不重裘”,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正是由俭朴生活滋养出的浩大境界。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剖析深刻: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则同之,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俭朴,是抵御贪欲侵蚀的第一道防线,亦是所有高尚德行的共同基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之风,本是刻入中华文化血脉的古老印记,更是家风最坚实之基。古时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谆谆告诫: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包拯更曾立下严苛家规: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这些训诫字字铿锵,是将廉洁基因熔铸于家风血脉之中的千古明证。包拯家规中那句“不得葬于大茔之中”,其凛然决绝,如寒冰断流,是对子孙灵魂最严厉的拷问,其用意更是直指核心,廉耻之心若失,则血脉相连亦当断绝。此非无情,实乃大爱至深,以最严苛的隔离守护着家族清白的灵魂根基。
廉明文化并非悬于空中的抽象道德律令,而需在具体生活中落地生根,而家风恰如那不可或缺的土壤与根基。家宅之内,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皆是无声的范本。饭桌之上若谈论皆是钻营取巧或艳羡他人不义之财,日常用度若习于铺张奢靡轻视物力维艰,待人接物若惯于势利逢迎笑贫不笑娼,这丝丝缕缕的日常细节,便如无声的细雨,悄然浸透子女的心田,塑造其价值判断的底色。
勤俭家风恰如清风化雨,滋养着廉洁的种子在心底萌发。家风清正,则内心自有定力。焦裕禄同志便是一盏明灯,他一生奉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准则,在兰考治沙岁月里,家中生活俭朴之至,常以咸菜就饭。他留给孩子的不是什么物质遗产,而是那句朴素却沉甸甸的嘱咐:“千万不能搞特殊化。”此等清风,吹拂之处,滋养了廉洁自律的参天大树。曾国藩位极人臣,却反复叮咛:“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以习勤劳为第一义……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其家书中不厌其烦地记载柴米油盐之账目,于琐碎中见其持家之严于律己之苛。他要求子女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亲手劳作,戒绝骄奢。曾氏家风,将“俭”字刻入骨髓,其子弟多能恪守本分,成就斐然。林则徐亦深谙此道,其名句“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道破了“遗财不如遗德”的千古至理。他留给后代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精神丰碑。
家风与政风恰如两面互照之镜,彼此映照,彼此塑造。当勤俭持家成为风尚,崇廉尚俭的政风便有了最广大的社会土壤。当廉洁奉公成为普遍追求,勤俭家风亦将获得来自公序良俗的有力支撑与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意正在于此,唯有让廉洁文化照亮厅堂,使勤俭家风润泽公堂,方能形成清正廉明的社会大气候。
家风与政风,非两条平行线,而是如江河之主流与支流,彼此激荡,相互塑造。千门万户的勤俭家风,汇聚成崇廉尚俭的磅礴民意,成为涤荡官场奢靡之风的源头活水。
东晋名臣陶侃之母湛氏,堪称以家训匡正官风的典范。陶侃年轻时担任管理鱼梁的小吏,曾托人带一坛公家的腌鱼回家孝敬老母。湛氏见之,并未欣慰,反而将鱼原封退回,并修书一封严责: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她忧虑的不是区区一坛鱼,而是儿子初入仕途便模糊了公私界限,此乃大祸之端倪。陶侃得母训,羞愧难当,从此一生“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成一代名臣。湛氏一封家书,其力胜千钧,在儿子为官的起点处就牢牢筑起了公私分明的堤坝。此乃家风塑造政风之典范。
清明的政风亦能反哺淳厚的家风。当“公烛之下不展家书”成为官场普遍恪守的准则,当官员的廉洁自律成为社会常态,这强大的正向激励与约束,会如春风般吹入千家万户,使勤俭持家与清白做人的家训获得更有力的现实支撑与道德底气。公众对廉洁的尊崇与效仿,会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与示范效应,促使家庭更加重视对子女的廉俭教育。家风正,则政风清之源远;政风清,则家风正之流长。两者相得益彰,方能成就海晏河清之盛世图景。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在时代浪潮奔涌的今日,让廉政文化如春风化雨融入日常,使勤俭家风如种子深植于我们内心。当“公烛之下不展家书”的操守与“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持家之道交相辉映,个人自能立得稳脚跟,社会亦将筑牢那坚不可摧的清廉堤坝。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税务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