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厝里古居多
【天地之间】
闽清厝里古居多
■ 诸纪红
车子在闽清县的山路上盘旋,窗外是层叠的绿意。竹林掩着溪涧,芭蕉叶在风中翻卷。当山势渐缓,一片开阔的河谷平原在眼前铺展,白墙灰瓦的聚落星星点点嵌在稻田间。同行的本地文友抬手一指:“瞧,六都到了,宏琳厝就在前头。”
转过一道山梁,蓦然撞见那片屋宇。远望如停驻山坳的巨舟,翘起的燕尾脊是鼓满风的帆。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方形大厝,大小厅堂住房鳞次栉比,格局宏大而严谨。75岁的黄德展老人倚在虎头门边,手指抚过门楣:“这起厝,怕是用掉七万根杉木,黄家先祖从药材生意里攒下银钱,三代人接力才垒成这座‘民间故宫’哩。”
踏进厝门,三进院落次第展开。首进天井两侧的书院窗棂透亮,仿佛仍有童子诵读声萦绕梁间。二进厅堂的楠木柱稳稳立着,柱础石雕的莲花瓣被岁月磨得温润。最妙是过雨亭的巧思,横跨院落间的长廊顶盖微微内倾,雨水顺着瓦槽汇入院中石渠。老人笑道:“黄家阿婆穿堂过户,雨伞都懒带。遇着火险,拆了廊顶便是现成的隔火巷。”
穿行在厝内,防御的智慧俯拾皆是。女儿墙彩绘着“登云”“步月”字样,檐下“兔耳”瞭望孔正对远山隘口。黄德展叩击着风火墙的几字形墙体:“早年间厝里走过水(火灾),就靠这厚墙生生拦住火头。墙头这疙瘩的瓦,算是闽清土法,风吹雨淋倒更牢实。”说话间,一阵鞭炮声炸响,红绸缠绕的聘礼队伍穿过中厅。老人眼角的细纹舒展开:“后生仔今日讨亲,厝里办喜还照老规矩,日头正顶接新人,天擦黑拜堂。”
行至第三进的小姐阁楼,木梯吱呀作响。推开格窗,层层叠叠的黛瓦在日光下泛着釉光,瓦缝间几茎细草在风里摇晃。此地曾圈住多少少女的光阴,如今唯有春燕年年认着旧梁筑新巢。
朴拙沉稳的宏琳厝,倒与南安的红砖大厝相映成趣。蔡氏古民居的燕尾脊上,彩瓷蟠龙在晴空下灼灼耀眼,深巷中南洋带回的花地砖与本地白石墙基奇妙共存。厅堂隔扇上,透雕间可见墨字:“读书非精不欲博,用心非纯不欲纷”,说的是闽南书香门第那份字字斟酌的劲头。
日影悄然爬上柯洋山坡时,宏琳厝檐下的灯笼一盏盏亮起黄晕。黄德展拎着竹凳坐到门埕石阶上,看细囝绕着一对石旗杆追逐嬉闹。曾有人开出大价钱要买走厝旁那棵老楸树,村民头摇得像拨浪鼓:“树是老辈留给囝孙的遮阴地,金山银山搬来也不换。”正是这份近乎执拗的守护,让宏琳厝的木梁始终散发着清冽松香,让蔡氏古厝的砖花从未褪去鲜亮神采,也让群山深处那土楼上的炊烟,依旧随着日升月落,飘飘摇摇散入云间。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点击排行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