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箭囊藏尽平生志

箭囊藏尽平生志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5-07-10 19:13:57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历史云烟】

箭囊藏尽平生志

■ 周俊杰

铅山的深秋总是来得猝不及防。霜色一夜之间爬满青瓦,七十岁的辛弃疾裹紧褪色的灰袍,在箭楼的残垣下驻足。风穿过荒草,掠过他粗糙的手背,恍惚间竟与四十年前那个雪夜的触感重合——那时他的手还握得紧缰绳,腰间的箭囊随着战马颠簸,每一次撞击都像要撞碎临安城里的醉生梦死。

绍兴三十一年的寒冬,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跨上战马,身后是五十骑精锐。夜色如墨,他们踏碎齐州城外的薄冰,马蹄声惊起寒鸦。箭囊里的箭矢泛着幽蓝的冷光,那是他亲手锻造的杀敌利器,淬着致命的剧毒。生擒张安国那晚,月光把箭囊上的血渍染成暗紫,他攥着缰绳回望敌营,忽然想起母亲塞的平安符——粗麻上歪歪扭扭的“平安”二字,早烧成灰融进箭囊焦痕里。后来写“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墨迹在宣纸上晕开,像极了当年马蹄溅起的雪沫。

临安城的雕梁画栋成了温柔的牢笼。丝竹声里,他的《美芹十论》石沉大海,飞虎军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深夜里,他总把吴钩剑搁在箭囊上,剑身寒光映着牛皮裂痕。调任地方后,箭囊里不再是毒箭,换成了农田契书、弹劾奏章。在滁州开粮仓,在隆兴整吏治,文书记着每粒粮食去向。可夜深了,手还是会下意识摸向腰间——那里本该挂着箭囊,本该响起出征的号角。理想受挫后,他选择在另一条道路上践行初心。

带湖的日子慢慢熬。春天桃花开得热闹,他看孩子们嬉笑,写下“少年不识愁滋味”,笔尖却在“愁”字上洇出墨团。冬夜大雪封门,他握着生锈箭头,对着空箭囊长叹“栏杆拍遍,无人会”。醉意朦胧时,恍惚看见箭囊里旧箭射向北方,惊醒才发现,不过是月光在积灰的箭囊上投的幻影。他在田里种上了庄稼,当稻浪翻涌时,眼前晃的全是战场上的旌旗。身体被困在平凡生活里,灵魂却始终向往着远方,而正是这种矛盾与挣扎,让生命有了厚度。

友人们来访,谈诗论政间,他的目光总飘向墙角破旧的箭囊。有次酒后,他颤抖着摸出锈箭挥舞,高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那一刻仿佛又回到金戈铁马的年少。

开禧北伐的消息传来,老人正在后院松土。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扒开箭囊想插新箭,干裂的牛皮却卡得生疼,就像他拉不开的老弓。对着铜镜,白发皱纹里再找不到当年淬着火的眼神。他念叨着“廉颇老矣”,却还是写奏章分析北伐利弊。拖着老骨头去书院讲学,指着地图讲北方山河,可空荡荡的屋子里,应和的声音寥寥无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固执,还是坚守?他用尽一生给出答案。

铅山的雨下得缠绵,临终那夜却暴雨倾盆。病榻前的箭囊突然窸窣作响,辛弃疾猛地抓住床帏,用尽全身力气喊:“杀贼!杀贼!”晨光里,箭囊里几片破碎的箭羽闪着微光,像极了他一辈子没熄灭的那簇火——烧了一生,烫了一生,直至灯枯油尽都没凉透。在他生命的尽头,理想依然炽热。人生的意义,或许就藏在那些至死不渝的坚持里,哪怕现实冰冷,也要守护心中的那团火,因为那才是生命真正的光芒。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51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