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实务 >> 理论前沿电子报 >> 抓住政府采购的“牛鼻子”

抓住政府采购的“牛鼻子”

栏目: 理论前沿,电子报 时间:2023-10-19 20:23:41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政策效果梳理与展望】

抓住政府采购的“牛鼻子”

■ 宋军 吴勇军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加强需求管理就是抓住了政府采购的“牛鼻子”,可以较好地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编制采购预算、强化采购项目验收、防范采购活动风险等,采购需求可谓纲举目张。然而,《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两年多以来,还存在一些采购单位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采购人未严格履行主体责任,有的甚至将采购需求管理随意地“让渡”给采购代理机构或相关供应商的情况,导致采购需求管理的主体责任并未真正落实到位,采购结果大打折扣。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部分采购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对于采购量大的采购单位,如高校、医院,其内部与政府采购工作有关联的部门较多,涉及财务部门、计划部门、设备部门、使用部门、审计部门等。如果采购单位内部分工不清晰、职责不明确、相互不配合,则采购需求管理职责无法落实到位。对于采购量小的采购单位,其内部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一般设在财务、后勤等部门。一些工作人员还存在对采购需求管理认识不到位、政策不熟悉等情况,有的甚至认为采购需求是具体业务部门、实际使用部门的事情,自己只需保证采购程序合规即可。

——部分采购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采购需求管理不到位。按照《办法》规定,采购人要制定采购实施计划,并且在采购实施计划中明确合同订立安排、合同管理安排,也就是涵盖采购项目预(概)算、最高限价、合同类型、定价方式、履约验收方案、风险管控措施等。笔者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在采购实施计划中确定履约验收方案、风险管控措施,针对采购需求管理中的重点风险事项进行审查。但对于非歧视性、竞争性、采购政策、履约风险等审查,部分采购人要么并未开展,要么不知道如何开展,有的甚至被供应商“带偏”或“俘虏”,成了他们的“代言人”。

——采购需求管理流于形式,不能达到既定目标。有些采购人的采购需求调查范围太窄,缺乏代表性。有些采购人既不是自己做采购需求调查,也不是委托给专门的咨询机构,而是将其委托给采购代理机构完成,至于调查方式、范围等是否符合要求并不在乎,只想走个程序。还有些采购人为了自身免责,随意扩大采购需求调查范围,不管采购项目大小、采购需求是否复杂等,一律开展采购需求调查。还有极少数采购人将采购需求调查委托给咨询机构后,对其缺乏监督管理,任由其操作,而部分咨询机构为了节省费用,由工作人员随意编一个需求调查结论,再请几个相关专家签字就算完成了。

——采购需求管理质量不高,导致采购风险增加。有些采购人对采购需求的排他性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在采购需求调查中所作出的相关重要或关键的技术参数具有排他性。对此,笔者认为,一是采购人故意为之,旨在“量身定做”;二是采购人对市场调查不深入,或相关论证专家专业性不强,对市场不够了解;三是某些领域的专业人士太少,导致采购需求很可能来自某一家供应商或少数专家,造成排他性较强、竞争不充分,未来还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质疑、投诉风险。此外,采购需求指标(实质性条款)与评审因素的对接度把握不准,容易产生两个极端:如果必须满足的实质性条款太少,则会造成采购的产品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偏差,采购人没有采购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如果必须满足的实质性条款太多,则会出现满足实质性要求的供应商不足法定数量,导致采购活动失败或增加废标的风险。

解决措施

采购需求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做好采购工作的前提。因此,笔者认为,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采购需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实现政府采购项目绩效目标。

——加强制度建设,出台《政府采购需求管理与风险控制实施细则》。采购需求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笔者建议,提高《办法》的管理层次,引起政府采购领域的高度重视;将《办法》修订为《政府采购需求管理与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体现采购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出台《政府采购需求管理与风险控制实施细则》。具体需要细化的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将采购需求管理作为主线,将预算编制、政策功能、生命周期、合同管理、风险控制、采购验收串在其中,使之一环扣一环,保证采购需求管理落地落实;二是进一步明确各类咨询、论证、问卷调查做法的具体步骤与要求;三是细化对论证专家选择、使用、监督管理等要求,保证论证调查的质量;四是完善采购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方法,引导采购人在采购需求管理中落实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五是明确各类采购合同的使用模式;六是进一步明确采购风险因素,强化风险防范措施;七是出台采购需求调查委托代理服务费收取指导标准,解决现行服务费标准不一的问题。

——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采购单位内控机制建设。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讲,政府采购活动旨在落实采购需求,因此,无论用什么语言来形容采购需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都不为过。笔者建议,一要进一步强化采购人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对采购需求管理和风险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二要明确采购人在采购需求管理与风险控制工作中的岗位职责;三要细化采购单位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推动形成职责边界明确、权责清晰的内控机制。

——鼓励市场细分,促进采购需求调查市场规范。采购需求市场调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对大量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因此,笔者建议,鼓励市场细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而促进采购需求调查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使政府采购需求调查起到了解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市场的目的。

——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采购需求电子数据库。笔者认为,可以依托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建立采购需求电子数据库,更好地管理采购需求和优化采购策略,从而提高采购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采购需求电子数据库,可以快速查询所需的采购信息、产品规格、数量、价格以及供应商的信息等,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自动生成调查报告,实现采购需求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匹配。

——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笔者建议,加强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咨询机构等关于采购需求调查与风险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开展采购需求调查与风险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引入精准化的培训理念,因材施教,按需培训,着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切实做到熟悉本职业务、掌握调查工作要点。

——加大对采购需求管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笔者建议,开展一次全面的采购需求管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从而摸清两年多来《办法》的实际落实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督促采购人认真履行采购需求管理与风险控制的主体责任。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府采购研究所、采招云(湖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286期第3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