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民办老师

民办老师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3-09-07 18:55:36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岁月】

民办老师

■ 黄孝纪

1976年,我7岁,开始上小学。五年后,小学毕业。我的小学阶段一共读了两所学校,一年级和二年级是在本村的学校,三年级到五年级是在羊乌完小。我读小学的五年里,教我的老师,大多数是民办老师。在那个年代,这差不多也是乡村学校的普遍现象。

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黄氏宗祠旁,是一栋两间两层的小瓦房,与宗祠外墙仅隔着一条石板巷子。这段小巷之上,搭建了木梁木板,两端有栅栏,盖了小青瓦,形成了一个仄小的阁楼,楼板与校舍的二层平齐,一跑木板楼梯连通上下。在我读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两年里,教室在楼下,楼上是老师办公兼生活用房。每天上课之前,老师拿了小铁锤,站在小阁楼打点,随着他均匀敲击,那悬挂着的长条状厚实铁块,发出“当、当、当……”的清脆响声,我们便赶紧跑进教室里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

那时,教我们的老师只有两人,一个是黄孝清老师,另一个是刘金仁老师。黄孝清老师是我们本村人,他家就在我家附近,可说是近邻。刘金仁老师家住朽木溪,那是一个风景很漂亮的小村,村后有一棵古樟,有一片棕树林和竹林,离我们村庄也就两里路的样子。他们都是民办老师,正值中年,都已成家生子。相比而言,这两位老师,我更害怕黄孝清老师一点,他向来严肃,又与我住得那么近,我在学校若是弄出个调皮捣蛋的事,他随时可以跟我母亲说起,招来一顿责骂。刘金仁老师脾气好,性格温和,又爱讲故事给我们听,我很喜欢他。夏秋晴好的日子,午休时分,刘老师有时就走路回家吃饭,我和几个同学也常跟着他去。为超近路,我们一行在稻田间穿行,到了江边浅滩处,他赤脚过江回家,我们就在稻田间抓泥鳅鱼虾,一直等到刘老师过江回来,才一道回学校。曾有一段很长的日子,刘老师每天放学之时,会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给我们讲杨子荣、座山雕、孙达得……讲那神奇的北方森林、滑雪、黑话、剿匪……无不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只是每次我们听得入神的时候,他的故事就讲完了,说要明天下午再接着讲。这样,我们就只得恋恋不舍地放学回家。许多年后,每当我回想起这段童年经历,心里总是一片宁静和温暖。我想,我后来之所以爱上文学,爱上写作,希望也能写出让人喜欢的好书,与刘老师不经意间在我幼小心田播下的一颗文学种子不无关系。

比起规模宏大的黄氏宗祠来,我们那时的校舍是如此之小。以至于到了三年级,我们就要到羊乌完小来上学。羊乌完小位于上羊乌村,离我们村两三里的样子,那时都属于羊乌大队。读三年级的时候,教我数学的是黄国忠老师,他是一位非常帅气又爱笑的年轻人。他是上羊乌村的人,那时刚20岁出头,高中毕业三年后,被学校请来当代课老师,半年后转为民办老师,除了教我们数学外,还教全校各年级的体育,并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我非常喜欢黄老师的数学课,黄老师待我也十分好,有的时候,他甚至带我去他家。他家住在一棵老柏树的旁边,家里有好些连环画。有一次,我赤脚在教室外的礼堂木台上奔跑,猛然被一颗大铁钉扎进脚板,流了一滩的血,痛得我坐在地上大哭。黄老师闻讯赶来,把我抱到老师办公室他的座位上,给我洗脚包扎,午休时,他又从教师食堂将他那钵香喷喷的热饭菜,端来给我吃。这件事于我是如此的刻骨铭心,每次想起,都心怀感激!

在我故乡一带,另有一位民办老师,名声格外大,口碑格外好,就是黄庠金老师。黄庠金老师也是上羊乌村人,他与我大姐荷花年龄相仿,年轻时他们是很好的朋友。黄老师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高中毕业生,之后曾有几年,全国各地的学校差不多陷入停顿状态,他自然也是回村里当了农民。1969年,我们这一带的学校恢复教学,因老师紧缺,他被大队选中,当上了民办老师。黄庠金老师曾在我们村里的小学教过几年书,我二姐贱花和三姐春花,都是他的学生。我在羊乌学校读小学时,他因教学成绩突出,已从羊乌小学调到洋塘中学当物理老师兼校医去了。黄庠金老师多才多艺,他书教得好,又会吹拉弹唱,还懂医,为人又热心,救治过不少村民,因此,在我们当地很受人尊敬。

我的这些民办老师,一直在本乡本土教书,时间短的教了七八年,时间长的教了一辈子,他们此后的命运各不相同。在生产队时期,民办老师的待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计算工分,每天11分工,高于务农的成年男子劳动力最高工分10分工,一年按360天出勤,由大队记工,然后把工分下拨到其所在生产队;另一部分,就是由公社按每月5元发放工资。以后分田到户,工分没有了,虽然工资略有提高,对于养活一家人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正是在这样一种艰难的境况下,黄孝清老师和黄国忠老师先后从学校离职了。黄孝清老师是好砌匠,有许多年,他在周边村庄帮人建房子。黄国忠老师则去了广东打工,还曾在小煤窑当矿工。刘金仁老师和黄庠金老师则选择了坚持,分田到户后,继续当民办老师,直到多年之后,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两人都转为公办老师,也算圆了平生夙愿。

如今,这些当年的民办老师,有的已不在人世,有的还在乡间做农民,有的在城镇过上了闲适的退休生活。无论命运如何,他们在乡村大地上,曾用知识点亮过无数孩子的生命,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276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