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发现张謇

发现张謇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22-07-14 19:14:41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城市记忆】

发现张謇

■ 贺震

100多年前,清末状元张謇弃官从商,在他的家乡南通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在回顾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时,曾深情地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其中“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称其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

荷花盛开的时节,沐浴着六月的暖风,我再一次来到位于濠南路19号的南通博物苑。聆听解说员的介绍,凝视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猛然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南通盛产棉花。1895年3月,张謇开始创办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因纱厂必需棉花,棉花必待农业,于是,张謇创设通海垦牧公司为纱厂提供原材料;垦区收获的高粱可以酿酒,于是,张謇创办颐生酿造公司;棉花加工后产生大量棉籽,而棉籽可以榨油,于是,张謇创办广生油厂;油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油脚,于是,张謇创办大隆皂厂,利用油脚生产皂烛;纱厂生产中会产生大量“飞花”,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于是,张謇兴办大昌造纸厂,收集“飞花”作为原料生产纸张;工厂生产的产品在满足南通本地外,其余的需运销常州、南京、上海等处,于是,张謇成立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天生港大达轮步公司……

本着“物尽其用”“本利相生”的原则,张謇从创办大生纱厂艰难起步,以此为核心,用近20年的时间,先后创办棉纺、农垦、盐业、食品、印刷、机械制造、冶炼、电力通讯、交通运输、金融外贸、房地产、文化等企业20多个。这些企业,涉及众多行业和领域,形成了轻重工业并举、工农业兼顾、功能互补的地方工业体系,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民族企业集团。

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集团,企业之间环环相扣,内部结构形成了一条生态化的产业链,一个企业产生的废弃物正好作为另一个企业的资源。这种废物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结构,不仅充分利用和节约了资源,而且大大减少了工业废弃物,避免了生态环境污染,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这些企业,既独立经营,又在融资关系、人员派遣、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技术支持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

1895年,张謇在筹办大生纱厂之初,就对兴办实业和城市良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了通盘筹划,创造性地同步开展城市建设,谋求城市、乡镇、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为了减轻工业生产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张謇在为大生纱厂选址时,特地避开人口密集的城区,将纱厂建在通州城外6公里空旷的唐家闸,并与志士仁人一起,用诗人的情怀打造了南通“一城三镇”的田园城市,营造了20世纪初的宜居王国。

对植树造林、维护生态系统,张謇更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如今郁郁葱葱、古木参天的五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其他众多公园中的名木古树,许多都是张謇当年打下的基础。

1905年,张謇着手筹建博物苑。在取名时,他不用“博物馆”“博物院”,而名之曰“博物苑”。“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张謇为博物苑题写的这副对联,寄托了他对博物苑的期许,即发挥其辅助教育、教化民众之功用。张謇建馆的理念与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以实物开展生态科普教育,“资我学子,察识物理”。建成后的南通博物苑,融植物园、动物园、公园、博物馆于一体。民众参观博物苑,既得休闲,又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加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当年,张謇曾这样说。

眼光,即格局。只有胸怀大格局的人,才会有超越一城、一山、一个时代的眼光。眼光决定高度,正是因为张謇具有超前的眼光,才会在工业建设、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环保因素,走在时代的前列,才会使其留下的事业泽被后世,源远流长。

在南通,有“一山一水一人”的说法。山,是狼山;水,是濠河;人,便是张謇。作为南通这座“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缔造者,张謇的印记与南通这座城市永远地烙在了一起。在南通,几乎每个角落都可以看见张謇时代遗留下来的事业。他,深深地影响了这座城市的气质。

张謇,是南通的自豪,也是中国的骄傲。他以高瞻远瞩的科学理念、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给南通带来工业文明的同时,也在播撒着生态文明的种子,使生态文明的曙光照彻东方大地。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者,张謇虽未就生态、环保谈及自己的观点,但他的探索实践,无不折射出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我看来,张謇本人就是一本值得细品深读的环保书。

世事变迁,精神不灭。人们称赞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民营企业家的先贤……而我说,张謇同样也是近代中国环保事业的先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楷模、先贤。

(作者系江苏省作协会员,就职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164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