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霍元甲与文化岔道

霍元甲与文化岔道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9-04-26 16:30:21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谜面·谜底】

霍元甲与文化岔道

■ 谢宗玉

那天,太阳很好,天空一碧如洗,除了飞机经过留下的几条白痕外,其余就全是深邃到令人心醉的蔚蓝。车上在播粤语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只是背景乐的音量,不影响聊天。澎湃的旋律听起来舒缓而优雅。不知为何,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多低迷的情绪,只要听到这首歌,我的血液就像点燃了一般,没多久,眼睛里就漫漶出轻烟般的泪雾,豪情由此在胸膛翻涌,蛰伏的雄心悄然被唤醒。年少时为理想奋斗的曲折和艰辛,以及当年争看电视剧《霍元甲》时的种种情形,便一一浮现脑海。整个人全然沦陷在时光和幻镜的风烟之中。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翠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

《霍元甲》热播那会儿,我刚上初中,三十余年过去了,可旋律依然一点都没有过时的感觉。正因为这样,在2019年的车内,播放这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歌曲,我也不觉得诧异。可接下来导游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她说霍元甲的故乡小南河村马上就到了。

天哪!霍元甲是天津人?我有点猝不及防。扭头朝车窗外望去,就看到一个操武术手势的年轻塑像屹立在路口。这便是霍元甲了。

奇怪的是,下车之后,耳边没有熟悉的旋律,那天我再也找不到热血沸腾的感觉了。撩开当年武道侠风的精神面纱,面对墙壁上霍元甲的真实事迹,此时的我,内心居然风平浪静。我甚至害怕真实的他当不起心中已经模糊却近乎图腾式的记忆崇拜,而故意躲开导游的详细介绍,独自浮光掠影地浏览了一遍。在我的印象中,霍大侠是一个可补天裂的人物,他的形象已被记忆拔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可以与中国古往今来的任何英雄相媲美!

真实的情况却是,霍元甲只不过是二十世纪初叶中国在抵御外侮、谋求强国的路上无数仁人志士中的一员。跟他背景相近、经历相似的武侠之辈,还有很多。同时代的湖南武术家杜心武,其一生壮怀激烈的英勇事迹,也许就比他更显精彩。杜心武曾名扬日本武术界,并且是孙中山、宋教仁等人的贴身保镖,后来又为抗日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能被十几亿中国人记住的大侠,就只有霍元甲和一群行迹已无稽处的少林和尚。他们已在时空中,披上了一道永恒的金光。

我要感叹的是,文艺这种鬼斧神工、移山倒海的魅力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电视剧《霍元甲》1981年由香港人徐小明导演,1984年开始在内地播放。同时播放的,还有香港导演张鑫炎拍摄的电影《少林寺》。现在,我根本无法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描述当年观影时万人空巷的盛况,以及男女老少为之痴狂的激动场景,还有由此带来全民好武的漫长影响力。就像我根本无法形容十三级台风下的大海,有多激荡雄阔!

吊诡的是,当时国内的文化潮流,却是一切向欧美看齐,西方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潮,被主流知识分子捧为创作圭臬。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被称为文学名著的几乎都是欧美作品。“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一定会想起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开头一句,不知被多少内陆作家膜拜而模仿。

而以《霍元甲》《少林寺》等为主导的港台通俗文化带给人们的分明是一种气壮山河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隐隐有回护和振兴中国传统文化之意。其整体格调洋溢着一种不服输、不自贱、好德尚武、奋起直追、一往无前的气概。正如歌中所唱,“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这种文化,也可算作民间文化的一种。

站在小南河村,透过三十年的风烟,我蓦然回首,才发现当时的内陆主流文化与港台民间文化,其实有隐隐的交锋之意。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交锋双方所执的矛与盾,似乎得调换一下才对。应该是港台民间文化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清理内陆历史问题,反思过往得失,挖掘复杂人性,引领内陆朝着“欧风西雨”的方向去。而内陆主流文化则高歌猛进,轻装上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与时代相切合的奋发精神,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中华民族早一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殚精竭虑。

事实却恰恰相反。

在当时很多国人眼里,要改革开放,就得瞄准最富强的国度、最先进的文化和最前沿的科技。这使得那个时代的政策和舆论对港台通俗文化有着一种不可言说的轻慢和限制,造成纯文学一家独大的繁荣景象,而这种经不起推敲的繁荣又给了内陆知识分子错误的信息,以为他们所瞄准的创作方向,是人民大众选择的结果,在政治上具有天生的正确性。

直到二十一世纪,网络提供了一个公平决战的平台,新民间文学以绝对的优势,对纯文学进行了一场摧枯拉朽式的围剿。一触即溃的纯文学才发现自己陡然走进了死胡同,已成了明日黄花。

现在想想,撇开傲慢和偏见,一直笼罩在“欧风西雨”之下的港台,在对世界文化的吸纳方式和对本土文化的保护策略上,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的导师。在国门刚刚打开不久,对欧美世界的认识,我们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可我们却毫不犹豫,抬腿就踏进了深不可测的“太平洋”。直到所谓的主流文化已成了民族继续前进的阻力和不确定因素,我们才不得不回头反思。

四十年改革开放,经济上的巨大成就更加彰显了文化上的疲软和无能。经济上,我们已是能够搅动世界风云的巨擘;而文化上,我们却是很难踏出国门半步的跛足侏儒。夸张一点说,谈到对道德人心的建设和对民众精神的影响,四十年来,似乎没有任何一部纯文学作品,能与电影《少林寺》或电视剧《霍元甲》相颉颃。通俗文学的代表作家金庸更是让所有纯文学作家有泰山压顶般的感觉。莫言是获了诺贝尔奖,但明眼人都知道,莫言的获奖作品《蛙》,不是四十年来纯文学中最好的作品,在他本人的作品中,也是较差的那种。他的获奖,与其说是大陆纯文学的胜利,不如说是中国综合国力的胜利。就像古代的超级富翁颐指气使,硬要给自家众孩儿们捐一个功名。人家推却不了,便恶作剧般把功名挂在了他家那个熊孩子脖子上。

很显然,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其精神源头应该在本土,而不是西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跪下要做人家的小弟,要唯西方文艺观马首是瞻,那么人家永远都不会把大哥的交椅让出来。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小南河村,对我而言,不是偶像的再塑地,而是精神的转折站。我似乎能够找到一条契合自己的文艺之路了。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853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