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供应商 >> 汽车电子报 >> 公车采购折射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

公车采购折射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

栏目: 汽车,电子报 时间:2018-12-27 18:26:35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编者按: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公车的发展路径,清晰地见证了公车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特定作用和承担的历史使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公车在历史舞台上经历了起步期、上升期、高峰期以及退出期四个阶段。在改革开放第1和第2个10年,公车采购促进了汽车产业格局逐渐形成;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公车采购量逐年上升,公车支出也逐年增加,在改革开放第3个10年,迎来了公车采购的高峰期;在改革开放的第4个10年,汽车私人市场完全成熟,再加上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一般公务用车的历史使命逐渐完成,公车改革登上历史舞台,公车采购迎来了退出期。

公车采购折射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

■ 本报记者  吴敏

1978年至1988年:公车采购起步期

1978年,汽车产量和供给严重不足。全国范围内,轿车、越野车的年产量不足5000台。中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仅0.5辆。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集团率团访问二汽(东风汽车集团前身)。双方探讨通过技术引进项目,中外合资这个词首次出现在中国汽车领域。不久,邓小平做了“合资经营可以办”的批示。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曙光。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开始与全世界汽车厂商广泛接触,但是经过多次接触和谈判后,全世界几乎没有愿意合资经营的车企。只有德国大众愿意做尝试,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组建。

“80年代初,汽车产量严重不足,因此在当时,机关事业单位购买汽车都需要‘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以下简称控办)批指标,走审批程序。”时任黑龙江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处处长刘梓久告诉记者。刘梓久,这位老财政人正是1978年走进了黑龙江省财政厅的大门,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汽车采购的发展全过程。

1981年6月3日,公安部、交通部、全国控办发出《关于发放小轿车、大轿车牌照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小汽车(包括小轿车、旅行车、吉普车、工具车、客货两用车)、大轿车是国家统一分配和专项控制购买的商品,所有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购买时都要按照国家规定,经过审查批准,车辆监理部门应凭审批机关签发的批准单(即准购证)或证明单……核发行车牌照。”

到了80年代末,为了平衡国家预算,实现清廉从政,扭转当时社会上的奢侈浪费之风,1988年10月6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决定》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按规定清理各单位的小汽车和大轿车,对超编车辆和违纪购买车辆一律没收。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控购工作。

1989年至1998年:公车采购上升期

1989年,一汽组装出首批奥迪轿车,两年后一汽奥迪正式生产奥迪100,“大小是个官,都坐四个圈”,这款车成为当时机关单位最高档用车。整个90年代,奥迪与桑塔纳组合,带有深刻的“官车”烙印,甚至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5年全国职工全年平均工资为5500元。而一辆桑塔纳需要25万元左右,一辆奥迪需要40万元左右。昂贵的汽车相比较低的生活水平,一直是一个奢侈品,让老百姓望而却步,这个阶段基本是公车采购撑起了汽车销量的大半边天。由于大众汽车是最早与我国进行合资办厂的,因此在90年代的公车里,大众汽车品牌占比最多。“90年代初,由于财政收入低,一个单位可能就一辆公车,所以那时候的公车真正是‘官车’,都是单位的领导才能乘坐的。”刘梓久回忆到。

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活力,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私营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财政收入的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车开始有了增多的苗头。到了1993年,广东东莞沙田镇开始了中国最早的车改。那时起,财政学专业出身的叶青,开始以一位研究者的身份关注车改。

1994年,国家开始对公车配备通过文件进行规范。这一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规定》明确为了贯彻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方针,节约国家财政开支,加强廉政建设,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汽车配备使用中攀比高档的倾向,对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问题进行了规定。该规定明确了省级领导以上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配备公车的标准。

到了90年代末,也就是1997年,广东省开始公车改革。1998年,国家启动部分中央机关的车改试点,并同时在浙江、江苏、北京、湖南、重庆等地试点。

在1989年至1998年的10年间,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包括吉利、奇瑞、江淮、长城等工厂开始破土动工。1998年8月8日,这个非常吉利的日子,吉利的首款豪情轿车下线。1998年12月17日,上海通用的首款轿车——别克新世纪下线。美系汽车开始出现在国人视野。由于改革开放的第二个10年间,各种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汽车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为改革开放后第三个10年间公车从单一的大众品牌到多个品牌的入选打下了基础。

1999年至2008年:公车采购高峰期

“进入到改革开放第三个10年,物质极大丰富,经济活力四射,财政收入呈现每年30%的增长,基本上财政收入3年翻一番。控办在这个阶段基本已经失去了实质意义。由于财政收入增加了,因此支出也随之增加。公车的采购量在这个阶段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与公车相关的支出包括公车加油费、维修费以及保险费支出都随之增加。”刘梓久介绍道,这个10年也是政府采购起步的10年,公务用车采购以及公务用车保险和维修服务等主要以公开招标为主,公车政府采购在这个阶段是处于高峰期的十年。

这个阶段,政府汽车采购金额逐年剧增。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政府公务用车采购金额为350亿元,2004年上升为500亿元,2005年为600亿元,2006年达到700亿元,占全年政府采购总额的1/4。2007年,公务用车采购金额突破800亿元。据统计,国内汽车采购额在这个阶段货物类政府采购中始终占据前3位。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等企业都明确表示过,政府采购对该公司的销售增长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公车的支出增加,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2003年,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公车改革的提案引发了社会的热议,由此出现了2004年前后的全国性公车改革的高峰。北京、广东等地试点公车货币化改革。2003年3月起,被称为“公车改革第一人”的叶青连续十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利用这个平台,他每年都痛陈“公车之害”,结合自己车改经验,呼吁公车改革。

2004年,我国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的通知。2005年,杭州、北京等地公车改革相继搁浅。

随着汽车数量越来越多,汽车排放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大。从2007年起,汽车环保认证与政府采购结合在一起。公车绿色采购计划于2007年元旦起首先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实行。2008年1月1日起,公车“绿色采购”全面实施。

2009年至今:公车采购退出期

从2009年至今的10年里,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从一件奢侈品变为普通商品,为公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前提。而庞大的公车支出是公车改革的催化剂。因此,公车改革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旋律。

2009年,经过近7年的酝酿和试点,浙江杭州正式启动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干部一律取消专车,并向公务员发放公务用车改革补贴。

2010年初,昆明在市内四个辖区试点公车改革,实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用车定额包干管理。

2010年3月,针对公车改革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建议厅级以下官员全部取消专车,再次引发热议。

201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降低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采购价格,明确要求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同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

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历时近两年半,由中纪委牵头,国管局等12个相关部门开展了全国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国共清理违规公务用车19.96万辆,基本实现了公车总量减少、费用下降、管理规范的目标。在专项治理中,中央国家机关清理了1442辆违规用车。“这个阶段中央的车辆采购基本处于停采状态。”一位曾经负责过中央汽车采购的负责人说道,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租赁服务采购以及对车辆处置机构服务的招标。

2012年11月23日,财政部、监察部和审计署三部门联合印发《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12项禁止性规定,包括超标准购买公务车辆等。

2013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刘梓久介绍道,为坚决刹住铺张浪费之风,习近平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央专门作出部署,强调要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提出了加快有关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要求。为此,中央决定制定出台《条例》。“这个《条例》的出台对于公车的采购和违规配备真正起到了刹车的作用。”

2014年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规定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并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在当年完成改革。这个文件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曾经汽车销量半边天由公车来撑的局面已经完全改变。公车数量急剧减少,公务出行模式得到根本改变。

2015年初,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取消公务用车正式启动第一批拍卖。2015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单位先改,2016年启动地方公车改革,2017年开始对事业单位进行车改和国有企业公车改革。2018年公车改革基本完成。目前的公车采购只有常态的执法执勤等特殊车辆采购。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822期第5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