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到韶山

到韶山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8-09-27 15:34:30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散文】

到韶山

■ 松林

近了,近了,韶山冲,上屋场。

一代伟人的出生地。土木结构的普通南方农舍,呈“凹”字形,背倚青山,翠竹篁篁,门对池塘,绿荷亭亭。这是多么熟悉的画面,童年时常见,我家里土墙上仅有两幅画,居中的一幅是毛主席的标准像,左侧就是一幅韶山画,人生见到的第一幅风景就是纸上的韶山。光阴荏苒,今天,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画中的实物实景,时光的研磨,未见褪色,依旧如昨。

韶山群峰围绕,西南有韶峰,为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导游介绍,相传舜帝南巡时,在此演奏韶乐,百鸟竞舞,得名韶山。公元一千八百九十三年的那个寒冬,一声啼哭从这里迸出,毛泽东是长子,父亲毛顺生一心想让大儿子种田做小生意,但儿子好读书,心在山外,17岁那年毛润之从韶山冲走向长沙,开始了政治革命家的生涯。

步入故居,堂屋、厨房、卧室、牛栏、猪栏、农具间,依次而置,狭长的天井巧设中间。我在火堂前伫立,凝望着陈旧的灶头,想象着当年跳跃的火苗。1921年冬,毛泽东悄然回到老家,就在这间火堂里,点着柴禾,他与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堂妹毛泽建围坐着,剖穷根,明事理,引导弟妹们舍小家为大家,外出革命。外面的夜空黑漆漆、静悄悄,火堂的树桩燃得旺旺的、亮亮的,映照着四张年轻而又坚毅的脸膛——在大哥的影响下,弟妹们田也不耕了,牛也不养了,收拾好简陋的家当,义无反顾地走出了韶山冲,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崎岖之道。8年后,堂妹毛泽建在衡山血洒疆场,9年后小弟毛泽覃在江西牺牲,22年后大弟毛泽民在新疆被国民党杀害。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伟人只有亲身体会,才会吟出大气豪迈的诗句。从弟妹到妻子、儿子,他的六位亲人先后为国捐躯,可谓满门忠烈。在中国历史上,称得上满门忠烈的不多,杨家将算一个,岳飞算一个,毛泽东比前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移步毛泽东的卧室,一张旧式床,一张小桌子,墙上两只镜框里镶着黑白照片。其中一幅是毛泽东三兄弟与母亲的合影,这是当时他接母亲去长沙治病期间,在照相馆拍的。1959年主席回故居时,看到这张照片饶有兴趣地问:“这是从哪里拱出来的呀,这张是我最早的照片。”“拱出来”在湖南话里是“冒出来”的意思。1925年6月的一个夜晚,这间卧室的阁楼上,毛泽东成立了中共韶山党支部,吸收了四名新党员,从此,点燃了韶山地区农民运动的熊熊大火。在此,他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创办了20多个农民协会,掀开了农民革命划时代的一页。

蓑衣、斗笠、农具、圆匾、桐油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物件,静静地挂着,无声地诉说着曾经发生的一切。屋外的另一侧是晒谷坪,少年毛泽东常在此翻晒谷物。踏过地间小垄,来到池塘前,时值初夏,荷叶田田的水面撑起一片碧绿,蓓蕾初放,粉红摇曳。我在塘前留了个影,背景是荷塘与旧居,让多年的情愫融于一汪清波。拾级而上,沿着曲折山道,在高大的松树间前行,我找到了主席父母的合葬墓,青草萋萋。墓旁石碑铸刻着毛泽东的《祭母文》,四言体,凡386字,字字真情,句句感恩。当年母亲病危时,他在外闹革命,得到消息后星夜赶回,还是未能见到最后一面,母亲临终时还不停地喊着润之的名字。

走过故居旁毛主席就读过的南岸私塾,倘佯在他幼年时放牛割草的田边,处处人流如织,寂寞的山村因伟人的闪耀成为世人的向往。韶山一年的游客量超过千万人,绝大多数是自发而来,他们要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山是普通的山,地是普通的地,只是伟人的不普通,对世界的认识不平常。假如毛泽东当年听从父亲之命,耕作务农,那韶山只是多了一个种田能手,中国则少了一个力挽狂澜的巨人,国家还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内生动力,创新,是改革现状的催化剂,古老质朴的韶山冲,并不缺乏这种顺时而为的活力因子。

毛家饭店,就是这种求变求新的符号之一。

夕阳西下,来到毛家饭店总部,饭店整洁规整,红色喜庆。我们人多,刚入座,一位老太就缓步而来,只见她满头银发,精神矍铄。89岁的汤瑞仁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向我们问好,随后,转过身去,指着墙上一幅大照片自豪地说,“这个抱小孩的就是我。”这张照片是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时拍的,主席与五位乡亲谈笑风生,光着脚的是生产队长,左边抱孩子的就是汤瑞仁。当年她才29岁,又兴奋又紧张,走到主席跟前对三岁的儿子讲,快喊爷爷,主席摆摆手,风趣地说:“要不得,要不得哟,你儿子辈份大着哩。”这次见面让汤瑞仁终身难忘。这张温暖人心的照片,没有领袖和平民之隔,没有庙堂与山野之分,有的是浓浓的亲情,满满的乡情。这位旧社会逃荒讨饭的女子,新社会翻身做主,她的心中蕴生出一个强烈的信念:“要接待好毛主席的客人。”汤瑞仁解说着自己的心路历程,最后一句话是,“主席爱吃的红烧肉,大家放开吃,不够再添,只加肉,不加钱。”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政务管理服务办公室)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第798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