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富裕与乡愁

富裕与乡愁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8-07-26 15:24:56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谜面·谜底】

富裕与乡愁

■ 谢宗玉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毛泽东的七律诗,写的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知为何,那天雨中游浔龙河时,这两句诗一直在我脑海回响。然后,感觉自己就到了一个新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雨很大,雨伞很大。透过重重雨帘和潺潺雨声,坡野里的青翠碧绿,呈现一派祥和有序的模样。万物欣欣向荣,疲萎的心灵似乎也在陆续返青,身边的眉眼开始生动起来,笑容因含了对世事更多的包纳,也显得丰富和深情多了。

陆游云:“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小憩之时,既有逸兴遄飞的高吟者,又有笔走龙蛇的泼墨客,文朋诗友,欢聚一堂,好不快哉。

但若有细心人,当会发现,那天我的思绪似乎游离在这种欢快的气氛之外。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恍惚之中。

这个年纪了,我自然不是悲秋伤春,为赋新词强说愁。我在思考一些问题。看着这个生态艺术小镇,我在想,商业资本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乡村才是最好的?而农耕社会又该如何转变观念,才能在资本强势介入时,不会有撕裂的痛感呢?

浔龙河显然就是资本介入乡村的一种崭新尝试。目前看来,虽还不能算是完全成功了,毕竟一个模式的成功与否,起码要经过几十年风雨岁月的检验,但从开局和目前的走势来看,已经非常不错了。

浔龙河与长沙市毗邻,若顺其自然,要不了多久,很可能会纳入到城市化的进程。到那时,就真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了。征地、补偿、拆迁,一切都会按照放之四海皆准的政策来进行。

不管愿不愿意,所有人都得离开记忆中的故乡,与过往一刀两断。尽管安置房也许就在旁边,甚至没有超出浔龙河的范围,但当乡亲们回头再看时,山没有了,树没有了,小溪、田畴没有了,触目处全是高楼大厦,没有一处地方能与记忆嫁接,家园只剩一片落寞的繁华,乡愁在喧嚣的街头,找不到任何依凭。这时,自然就会生出“反认故乡是他乡”的怅惘来。

从这个方面来说,浔龙河村是有福的。在轰隆隆的推土机辗压过来之前,它迎回了外出多年的游子,并且是带着显赫资本而归的,并且在归来时仍怀少年性情、赤子初心。没有暴发户颐指气使的嘴脸,愿意坐下来与乡亲们聊聊自己的愿景及时局的变化,心平气和地与大家一点点敲定故乡未来的发展规划。在共同富裕的同时,还能留住原生态,留住传承和历史,留住记忆和乡愁,留住情怀和家园。

旧宅是拆了,但那些木料砖瓦却被艺术地重装在生态小镇的新居里;田畴还归自己所有,但上面种植什么却要统一部署;山林也还归自己所有,但不能随意砍伐,因为要借它的原始之美迎接四方佳宾;外来高大上的公司可以引入村庄,但是再高,也不能高过山岗,再大,也要被绿荫掩映环抱,再上,也不能凌驾在乡亲们的习俗情感之上。

浔龙河的改变永远是局部的、不起眼的、慢条斯理的、润物细无声的。所有的横蛮、粗暴、直截了当和大刀阔斧都被挡在了家园之外,新事物悄然出现,旧事物也不会黯然消亡。乡亲们的记忆能够承前启后,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永远有一道可以过渡的桥梁。没有记忆裂缝和岁月断层,不会被突兀的新建筑弄得犹疑和茫然。青山仍在,绿水仍流,田野春秋有轮回的季风,山岗四季有熟悉的风景。乡亲们的内心永远是祥和的,睡梦永远是香酣的,精神永远是乐观的。

乡亲们依然可以去田野播收,过着亘古不变的农耕生活;也可以洗了泥腿,尝试一种新工作、一种新活法。学不会,可以一点一点地学,反反复复地学。不想学了,也没关系,再去与自己熟稔的农活为伴就是了。“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反正村里每年都有分红,又何必勉强心性去改变呢?不如率性随意去生活,倘若爷辈父辈无法改变,那就让子辈孙辈去改变好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节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顺其自然,自会与时俱进。

如果浔龙河诗意栖居的乡亲们,可以贡献足够多的财政税收,那么,会不会让城市扩张的步伐绕道而行呢?若干年后,当四周林立的高楼,把这个艺术生态小镇包围起来了,那么,浔龙河会不会成为人们心中的桃花源呢?出门便有绿水青山,抬步便是原生态风景。像一个超级大公园,却又不需要国家扶持,还能有力反哺财政税收。

若真能这样,浔龙河的模式就可以大面积复制,迅速向周边漫延。当有一天,浔龙河模式将整个城市都环抱了,并且在生态环境和GDP的贡献上完胜城市,那么人类是不是就真正遏制地球的城市化进程了呢?

事实上,很多具有前瞻性的人们,就认为浔龙河模式是可以效仿的。他们急切地以天价聘请模式首创人去他们家乡指导开发。只可惜是在别的城市、别的地方,只能是星星点点,暂时形成不了我所幻想的燎原之势。但是,至少有一点超出了我的想象力:原来头脑里的知识风暴,可以这样直接变现为巨额资本!给局部区域设计一个可操作的生活模式,就可以带来滚滚财富!这样的采风,其实也可看作是一次洗脑运动。

因为是刚刚起步,我们入住的那天晚上,小镇还略显清寂,除柔和的路灯外,只有隐约的雷声和疏朗的雨滴在干净的新街来来回回。电光闪过,可以清楚地看见文化墙上比尔·盖茨、任正非和马云等人的名言警句。那应该是那个外归游子——模式首创人特意挑选的吧?资本家们的格言虽然少了一些诗性和哲理,但是很实用,正能量满满,充满了豪情和铿锵力道。

在晚上的座谈会上,模式首创人柳先生就像一个镇定自若的布道师。他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仿佛是要给人类的未来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模式,并且还要雕刻在我们头脑中。我能感受得到他的初心和真情。

祝福那些为人类未来另辟蹊径的人和事。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781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