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供应商 >> IT >> 东软:二十载人生尝百味

东软:二十载人生尝百味

栏目: IT 时间:2014-02-21 10:54:18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东软:二十载人生尝百味

——访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

在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之前的5年,就应该做好准备提前创新,否则真的来临时就来不及挽救了。——刘积仁

本报记者  陈昂

2005年,东软营收28亿元;2010年,东软营收近50亿元,5年来增长了78.5%。成立20年来,东软借助旺盛的本土需求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了中国软件业的领航者。如今,面对人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中国软件产业升级的现状,东软集团在国际化布局中如何升级?

孕育新生

东软的童年开篇,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国沈阳。

那时的人们,正承袭固有的传统,打造着大工业时代的文明。当历史风尘渐渐抚平,转型期已然来临。这不只是指应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变局,还需要在信息时代发端的那一刻起,跟上时代的脚步。

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是以理工科见长的中国东北地区著名的学府之一,“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八字校训,似乎在暗合接下来所发生的传奇故事。

有一位敬佩的长者,叫李华天,新中国成立之时,放弃在哈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毅然回国。来到东北工学院工作后,他成为中国最早开展模拟计算机研制的著名教授之一。

1986年,李华天推荐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刘积仁到美国国家标准局留学。这是一次带有标志意义的远行,眼界被打开的同时,未来的路径也渐渐清晰。旅美留学归来的刘积仁,顺利完成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博士,在东北工学院与自己的恩师李华天教授重逢。

33岁,刘积仁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而他在美国求学期间就已注意到专业知识以外的“风景”:国外学术与产业的紧密联系,与国内高校的传统大有不同。

呱呱落地

东软的诞生跟美好的想像有所不同。那时的中国,没有几个人能清楚地知道软件为何物,无论创业者如何解释自己的软件之梦,校园里众多老教授还是固执地认为,让在学术研究领域很有希望的博士与年轻教授下海经商,乃“高校之耻”。

幸运地是,一群没有任何商业经验的创业者,遇见一位开朗的导师李华天教授,一群开明的校领导,给予了年轻人以机会和包容的美好时代,于是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开始摸索前行。

这是一次意外的邂逅。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社长沓泽到沈阳考察投资环境。在与刘积仁等人的会谈中,留给他深刻印象的,除了刘积仁关于软件仿真应用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还有这群年轻人身上的创业激情。

刘积仁将自己的论文“卖”给阿尔派,签订产学共同开发合同,获得25万美元。这是他的第一桶金。资金到手后,他们的选择是继续扩大规模,而不是选择安逸地做研究。这份创业激情和让技术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理想贯彻至今。1991年,沈阳东工阿尔派音软研究所(有限公司)成立。

蹒跚学步

创业之初,正如新生命的到来,睁眼看世界,期待茁壮长大。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个诱惑,也要细细辨明。

“公司成立,做什么?”刘积仁的答案是——做中国的“微软”!他认为,知识分子最不缺的是技术。做一家软件产品的公司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但特有的技术情结,却让他们忽略了国内的市场环境。现实的冰冷,随之而来。

先期研发的报表生成工具等软件产品迅速被盗版,创业者在恶劣残酷的市场环境里开始重新规划未来之路。“生存与发展才是最终追求。”刘积仁从认识自我到理解社会,从设计梦想到纠正路径,从为个人用户提供软件产品转移成为面向行业、面向企业用户提供应用软件系统。

一批青年教师和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成为研发主力,推出的图形自动生成器及工程图纸设计与管理系统开启了走向中国市场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技术出身的他们 ,开始认真学习管理与营销课程。

1993年,东软在与东北大学开设的软件加强班里选出了20人,发给每个人5000元钱,派往全国各地建立营销网络。刘积仁回忆道:“风雪之夜搬家,方便面三餐制,拿块窗帘布往桌子上一盖就与外商谈判,他们为第一个产品打广告几乎‘淘尽家底儿’。他们还对客户信息进行分类:这些是一周需要拜访的,那些是需要一个月打一次电话的。就这样,他们从沈阳出发,逐步向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行进并站稳脚跟。”

紧接着,国内市场对社会基础行业软件系统的研发投入逐渐展开,电信、电力、社保等行业应用软件系统开始向全国推广。一系列嵌入式软件系统通过阿尔派在日本推动,并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由校园里两间教室孕育出来的东软,也开始谋划属于自己的“小环境”。在校园东侧、紧邻沈阳三好街规划建设自己的软件大厦,这座建筑被称为船型楼,船与帆的楼体造型彰显着创业者由此远航的梦想。

市场的搏击与历练,使东软人渐渐收获幸福。东软在创业初期就提出以人为本,追求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实施股份制改造,并率先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1996年,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专业化软件公司。

东软的成功上市,使得企业步入高速成长的快车道。也是在1996年,东软与东芝合资成立东东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东北大学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也随即宣告成立。

顽皮与冒险

孩提时期总是有梦。船型楼不小了,但还不够。1995年,东软在沈阳浑南开发区购买了680亩地,此时东软虽只有116名员工,但已开始建造属于自己的软件基地。

童年的记忆里,还有一场意气之争。作为软件企业,东软成为国产CT机产业化道路的拓荒者,突破技术壁垒,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中国第一台CT的问世和产品化,让业内人士刮目相看。以此为发端,东软数字医疗业务不断发展壮大,懵懂中,已经完成了对未来的定位。

1999年,东软实施数字圈地,抓住中国各行业加大力度实施信息化的时机,牺牲利润,向行业解决方案市场进军。大规模的数字圈地也为东软的服务带来挑战。尽管如此,东软领导层从没动摇过对行业解决方案研发与市场投入的决心。

数字圈地以及随后推进的精耕细作战略,让东软挺过了行业寒冬。2001年5月,在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东软实施品牌整合战略,冒着市场认知骤然下降的风险,主动放弃积累了10年的东大阿尔派品牌,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从此东软/Neusoft成为全体东软人的名字。

当东软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是最重要的渴求。从最初大学里的创业,到与东北大学联合设立软件加强班,再到面向全国40多所高校设立定制培养班,校园情怀在东软的血脉里贯穿始终。东软用最短的时间先后在大连、南海、成都建立了3所东软信息学院,与东北大学、荷兰埃因霍温大学合作建立了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保证了东软通向未来快速发展旅程中的人才供给,构造了产业生态系统。

冲出国门

由校园出发,行进的路径不断延展。东软的眼界,开始放得更远。东软的产品与服务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软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在世界著名汽车、移动终端、数字家庭产品、IT产品等创新产品中运行。

2008年,东软集团整体上市成功。一批国际战略投资者纷纷成为东软的股东。一家出身高校的软件企业,开启了全球化的新征程。通过海外并购,快速获取竞争能力,布局全球研发与服务网络,东软在向价值链高端跃进。

2010年,东软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树立起标志性品牌——熙康,通过软件技术、医疗设备与互联网的结合,与大型医院合作推出熙康健康管理平台,为社区、家庭和个人提供包括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监护、医疗就诊等在内的医疗服务。

20年间,东软从校园里走出来,从几个人走出来,从一个人们认为不可能成功发展软件产业的地方走出来,走到了中国软件业前列,走向了世界舞台。20年间,东软用创新推动企业生命的持续,在机会和风险的路口上,一次次地做出了正确选择。

未来,东软酝酿新的转变。刘积仁表示,东软将转变商业模式,成为以创新与服务驱动成长的公司,从中国本土企业向创新跨国公司和全球化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公司迈进。

【数字东软】

◆为1.3亿人
提供社会保险服务与支持系统

◆4亿人
通过东软的电力营销系统支付电费

◆2亿用户
通过东软的短信增值业务系统发送短信

◆1.15亿人
通过东软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支付话费

◆300万高校学生
在使用东软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中国银行全球23万名员工
东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其提供服务

◆5000余家医疗机构国内数十个政府主管部门
东软为其提供相关的医疗卫生IT解决方案以及医疗影像设备

◆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软医疗产品在中国、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巴基斯坦,以及东欧、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实现设备安装

◆遍布几十个行业
NetEye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政府、电力、能源、社保、交通、教育、航空等行业

【战略发布】

东软国际业务收入欲破6成

本报讯 记者陈昂报道  “未来十年,东软的战略目标是国际业务收入要占全部业务60%以上,来自产品与持续服务的收入要占整体收入50%以上,营业收入有5倍以上的成长。”日前,在东软产业化20周年回顾暨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11上,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说出了东软未来十年向新兴跨国公司转变的决心。

刘积仁表示,面向未来,东软将面临规模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和创业者的精神,努力成长为一家以创新与服务驱动成长的公司,从中国本土企业向成熟的新兴跨国公司转变。

在演讲中,刘积仁就东软集团面向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做了阐述,“东软将以商业模式创新、全球化战略和企业卓越运营为重点,构筑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东软在不断发挥过去积累的优势能力外,将加大向以创新与服务驱动成长的公司转变。东软将从以人的规模为基础的增长模式,向以知识资产驱动增长的模式转变;从以技术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向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从以中国为中心的成长模式向以全球市场机会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第二,在全球化战略方面,东软将全面实施全球化战略,打破国内业务线与国际业务线的划分,所有业务线的产品与服务都将努力拥有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并促使公司在人力资源结构方面发生变化。

第三,在企业卓越运营管理方面,东软在未来10年将不断通过组织、技术、文化、领导力与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变革建立高效的东软。

据记者了解,1991年,刘积仁等3位青年教师在东北大学的两间教室里,以3万元科研经费、3台286电脑,以及以架设软件研究与应用的桥梁为理想开始创业。20年间,东软积极探索中国软件企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东软已成为拥有1.8万余名员工,业务遍及全球,在中国40多个城市及在美国、日本、瑞士、芬兰、德国、罗马尼亚、阿联酋、越南等国家设立研发、销售和服务网络的全球成长型企业。

刘积仁认为,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新努力,离不开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更离不开国家有关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年来,东软在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国内众多行业信息化建设者和推动者的悉心指导和包容下,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然而,中国软件企业的规模化和全球化旅程才刚刚起步,还有众多的挑战和困难。作为中国软件企业的重要一员,东软将带着感恩之心面向未来,带着创业者的精神超越未来,谋求转变,勇于创新,不断超越,持续赢得更大的成功,与行业伙伴们共同探索中国软件产业创新、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