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副刊电子报 >> ​谁来赴文学的晚宴

​谁来赴文学的晚宴

栏目: 阳光副刊,电子报 时间:2017-08-31 17:09:12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摘要】

【文学自由谈】

—谢宗玉—

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有文字见于《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报刊。出版过14部书。其中《与子书——作家父亲写给儿子的性爱经验》《涂满阳光的村事》《时光的盛宴——经典电影新发现》正在市面热销。

谁来赴文学的晚宴

■ 谢宗玉

如果文学仅仅是为了对自己倾诉,倒也无话可说。

问题是,抱这种心态的,肯定不是大众视野里的作家,或者说,不是以文字谋生的作家。因为,自我倾诉者,不会把文字公之于众,大家也就无从知晓他们。

我们之所以要把文字弄得美轮美奂、沁人心脾,把结构弄得条分缕析、一目了然,把思想弄得高屋建瓴、大开脑洞,把情感弄得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目的只有一个,我们需要读者,并且多多益善。我们需要理解,并恨不得每个人都是知音。或许当初,我们写作的确是因为内心有太多孤寂,但治疗孤寂的良药,未必全是写作本身,更多的,是渴望理解。假如,还能带来纾解困顿的实利,那颗孤寂的心,说不定,一下子就姹紫嫣红起来。

如果这能达成共识,大家就拥有了一个讨论当今文学的平台。

当今文学,已逐渐式微,这是一个令人无法回避的事实。另一事实是,随着电子科技和新媒体的兴起,大众的阅读总量,却在逐年攀升。如果把那些心灵鸡汤、处世秘诀、情感疏导、励志宏论、思想布道、娱乐八卦、艺术鉴赏、电影解读、闲情幽诉、玄幻穿越、财经评说、军政时文等等,都算作泛文学的话,那么式微的,其实只是那种传统的被称作“纯文学”的东西。

手机阅读端,几乎什么文字都可能火,点击量动辄十万加。惟独纯文学,无论是多牛的人写的,无论写得多牛,基本上都超不出“友情点赞”的范畴。点击量一万,已是侥幸。十万加,凤毛麟角。如果想靠网络打赏来生存,简直做梦。我们最后尊严的保留地,是那些僵尸般的纯文学期刊。未来,如果新政规定,所有期刊不纳入财政预算,自谋出路,那么纯文学期刊难存几家。

纯文学怎么了?要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纯文学可是热得发烧呀,作家也是全社会注目的焦点。现在,短短二十年,何以门庭冷落如斯?

是作家浮躁了?集体失灵了?才华喂狗了?

并不是。批评家发现,纯文学的质量,在中国是呈缓慢上升趋势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一代比一代人强。这也难怪,八零九零后作家的知识储备,四零五零后作家如何去比?老一辈赢就赢在,有丰富的生活阅历。

可现在,世界碎了,行业多了,传统的农耕文明,与时代渐行渐远。老作家建立在农耕生活上的情感呢喃和哲思表达,再不能在当代读者中引起共鸣,甚至已让人失去了阅读兴趣,只要瞄一眼,目光就自动跳屏。

不是有老读者吗?可年龄越大,阅读量越少。并且,让老年读者好奇的,也是迷宫一样五颜六色的新世界。老读者更想知道疑云重重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更想知道子孙后代将会生活在怎样一个奇异空间。老作家提供的农耕文明体验,上世纪他们就已经共鸣过了。几十年过去了,多数老作家,根本不懂与时俱进,还在孜孜不倦地炒“剩饭”。谁会吃呢?吃了也会 “吐槽”。

那么新作家和新读者呢?为什么不能共鸣共振?这是因为书斋里的新生代作家,穷得只剩“炫技”文字和“深邃”思想了。越来越脱离了大众阅读趣味。何况,文学最需要的,还是丰饶的生活体验呀。  

以火力很猛的文字,来翻炒从新闻和影视中摘取过来的二手生活,还要加一堆形而上的酸辣佐料。新读者当然不买账。文字以表达精准最为得当,何必要那么迂回曲折、争奇斗艳?生活以自己体验过最为真切,要不然,读者不如看层出不穷的网络新闻来得更刺激。思想以对社会混乱现象的概括、剖析和答疑最为实惠,太过虚无和形而上的东西,只会让读者消化不良,陷于更为烦恼的迷障之中。

科技发达了,世界复杂了,文明进步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却越来越简单了。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在获取生存资源时,现代人比种豆南山下的古人所付出的精神能量要庞大得多。绝大多数古人,只要应对“草盛豆苗稀”等问题就好了。而现代人,为了生存,一出生,就要无差别地钻研门类繁多的知识,然后还要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场陷阱,每天的精神都处在超负荷状态,休闲时,他们只想阅读一些简单的东西。那种比牛毛花雨还要轻的情绪,比浮云涌雾还要迷离的哲思,他们失去理解和解剖的兴致了。如果哪天精神饱满,又不用为生计奔波,很多人宁愿找来一大堆提高专业技能、改善人际关系乃至励志语录心灵鸡汤等门类的书籍来攻读,也不会翻阅太过含蓄的纯文学。

如果时间就是金钱,纯文学,已成了时代的奢侈品。没有多少人,愿意为它花费时间。

若不是语文课本,还硬要把孩子按在农耕文明的审美趣味里,那么现在的孩子早就与传统文学决裂了。传统文学其实只是农耕文明的标配。失去了农耕文明的土壤,我们也就失去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阅读氛围和审美价值。

未来世界,我们阅读的,也许还叫文学。但与传统的“纯文学”,会有本质的审美和架构区别。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能带来人们阅读快感的,也许不再是由人类创作,而是由机器人分门别类地制造。只有经过大数据分析,才能精准知道社会的痛点是什么、焦点是什么,哪些迷茫是人类急需排除的、哪些困惑是人类急需解答的,某某领域的大变革会带给人类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先知先觉地加以疏导……种种这些,或许机器人比人类更敏感、更条理分明、更具表达力和说服力。

当阿尔法横扫围棋界时,其实人类大脑的计算和应变能力,已然输给了机器。未来,在各个领域,机器人只会越来越比人类强。据说现在机器人所写的体育报道,就获得过最佳新闻奖,在手机阅读端,动不动就有十万加的点击量。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695期第8版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