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实务 >> 理论前沿 >> 采购人拖延采购时间行为应规制

采购人拖延采购时间行为应规制

栏目: 理论前沿 时间:2014-02-21 19:43:57 发布:测试 分享到:

采购人拖延采购时间行为应规制

 

■ 朱中一

《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的情形,较之《政府采购法》第三十条的规定更为细致。其中第(三)项规定,对“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设定了一个前提,即“非采购人所能预见或者非采购人拖延造成”。《办法》的这一规定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实践中,一些采购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动机,故意拖延采购时间,造成采购任务紧急的既成事实,迫使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同意其改变采购方式。很明显,这种规避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的行为,应通过完善立法的方式加以规制。

但是,《办法》的规定存在3个方面的缺陷。首先,法律规定不周延。基于以下原因导致时间紧迫的,在《办法》中并没有相应的处理方法:采购人能够预见,但不能避免(客观不能)或者放任发生(间接故意);采购人拖延(直接故意)。其次,限缩解释不切合实际。《办法》的逻辑是:限定了采购方式变更的条件,采购人就不会故意拖延采购时间。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无论何种原因导致采购时间紧迫都是必须变更采购方式的,否则采购任务将无法完成。再其次,审批程序规定不细致。拟采用竞争性谈判时应当按照哪些要求在采购活动开始前报财政部门批准,在《办法》中没有规定。最后,缺乏有针对性的明确的法律责任条款。

为了预防采购人故意拖延导致采购任务紧急而被迫改变采购方式,应通过以下规定来对采购人进行规制。

第一,《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三)项规定不应作限制性解释,仍应维持《政府采购法》第三十条的原文规定。这样,就能够避免在出现了采购人故意拖延等情形导致采购任务紧急的情况下,按照《办法》无法改变采购方式的尴尬。

第二,因采购时间紧迫而申请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人应说明理由。财政部门在审查申请材料时,应予以核对和调查。有可能的话,可以考虑对采购实施设定固定的时间限制。

第三,对于采购人能够预见但未采取措施避免以及采购人故意拖延这两个原因导致的采购时间紧迫,应规定明确的法律责任。(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