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报社主办 财政部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2011年两会特刊 >> 专题区 >> 【搜狐财经•政府采购直播间】

【搜狐财经•政府采购直播间】

栏目: 专题区 时间:2014-02-21 11:19:12 发布:管理员 分享到:

【搜狐财经•政府采购直播间】

【主持人】

颜晓岩《中国政府采购报》总编辑

【嘉宾】

贾康:全国政协委员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徐焕东: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姜毅: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主任

安徽小麦8年丰产背后的政采功劳

政府采购良种保粮食丰收

颜晓岩:大家好!欢迎各位嘉宾做客2012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政府采购直播间”。

大家知道,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要承担解决6800万人的吃饭问题,还要分担着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千亿斤增产计划等重任。也就是说,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是这个省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截至2011年,安徽省已经实现了小麦单产连续8年大丰收、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不过大家可能并不知道,安徽省粮食丰收的背后有政府采购的一份功劳。

粮食增收到底和政府采购有什么关联?下面我们先请姜主任介绍一下情况。

姜毅:国家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建立优势产业,鼓励农民种植优质品种,出台了良种补贴政策。根据农业部、财政部的文件精神,安徽省从确保种子质量、提高小麦品质、节约农民购种成本和促进小麦丰产、丰收这个角度出发,经省政府同意和农业部、财政部认可,对小麦良种补贴实行了省级统一采购,优惠价供种补贴的方式。从2007年覆盖1100万亩,到2011年扩大到了3900万亩,覆盖了全省31个小麦主产县(市、区)。

安徽省从2007年开始实行小麦优势产区良种省级集中采购。具体做法是把国家给农户每亩10元的补贴集中起来,加上各级农业部门从农户那里直接归集的资金和良种采购需求,统一实行政府采购,发挥规模效应,保证良种品质,可以说安徽省小麦单产连续8年丰收、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小麦良种统一政府采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颜晓岩:简单地讲,就是政府采购帮农民购买种子。这么做之后,效果怎么样?刚开始的时候,农民有什么反映?有没有遇到阻力?

姜毅:记得2007年我们第一次实行小麦良种补贴省级集中采购的时候,一些投标供应商在招标现场散发传单,反映良种采购中存在不规范行为。经过我们规范操作,省级集中采购的招标结果出来以后,从各个方面反映的情况看,效果还是很好的。

首先是确保了种子的质量,而且选什么样的种子由农民说了算。选种首先要召开村民会议,由村民代表推荐一到两个品种交到县里,再由县里请专家从种子的安全性、合法性以及充分考虑土壤的墒情、天气气候等条件严格把关确定,再把确定好的品种反馈给农民。管理部门还对中标的种子按照2.5万公斤一个样品来进行抽检,由省种子公司统一组织田间种植鉴定,小麦生长情况由农技人员定期进行指导。

其次是促进小麦品质优化。由于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2010年为例,我省小麦优质率已经达到8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最后是帮农民兄弟省了钱。由于统一采购的良种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每年为农民节约良种成本每斤约在0.5元左右。以“烟农19”为例,在淮南潘集区,2001年“烟农19”的市场价是1.6元/斤,最高为1.7元/斤,政府采购价仅1.35元/斤。按照每亩耕地需要16斤种子计算,国家每亩补贴10元可以折算为每斤种子国家补贴0.625元,那么按照政府采购价,农户购买一斤种子最终仅需花0.725元。

这一举措实施多年来,受到小麦主产区广大农民的欢迎。农民们还与前去采访的记者说,他们不但支持小麦良种政府采购,还希望其他种子以及化肥等都实行政府采购。

颜晓岩:不知道现场两位专家听了姜主任的介绍后,对安徽省小麦良种政府集中采购这种模式有何评价?

贾康:我认为安徽的案例是政府采购在具体运行管理方式上的一个很好的创新。

如果从绩效角度来考评的话,政府采购机制结合良种补贴政策导向之后,使原来的绩效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既有利于农民,也有利于消费大众,有利于国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政府采购机制创新带来的综合效应。

徐焕东:安徽的经验在法律文件上不一定能找得到,它是一种实践中的创新,这种创新发挥了政府采购不可替代的制度优势。“安徽模式”解决了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种子质量的把关和价格等问题,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由专家把关、验收,把职能落到实处,这比给钱就了事意义大多了,我认为这种模式非常有前景。

贾康:比如农用化肥、农药,似乎可以简单地比照这个模式来做。这样一来,农民滥施农药化肥的情况可以得到专家的校正,降低了农民的成本,也可以减少农业污染,我认为这样类似的情况都可以把政府采购的潜力进一步发挥出来。

“三农”领域政府采购作为空间大

颜晓岩:实际上,安徽省不仅仅是在小麦良种采购方面这么做。姜主任再介绍一下其他采购项目。

姜毅:安徽省的“三农”采购工作是围绕着省委省政府在“三农”方面的大力投入展开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每年都组织3到4次疫苗采购,累计采购规模近8.5亿元,2006年、2007年,我们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项目集中采购,通过竞争方式确定项目县,采购金额将近9000万元。从2006年开始实施全省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仓采购,6年累计采购规模超过5000万元,采购储粮仓超过15万套,覆盖全省1400多个行政村,累计减少农户储粮损失0.6亿元左右。从2007年开始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采购,5年来累计采购规模1亿多元,项目实施面积684万亩,根据安徽省农委调查测算,项目实施4年中,为农民增加纯收入2.3亿元,节省肥料成本495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量3600吨,充分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颜晓岩: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不是一个简单的采购动作,更多地是国家战略政策落实的一个推手或抓手。贾所长,您认为呢?

贾康:这个倒也合乎逻辑。

我觉得安徽的经验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具体采购对象的变化,和它提升的绩效,这是体现公共财政导向下的政府采购内在追求的,就是怎么样尽可能高水平地运用财政分配的公共资源。首先体现为资金,资金通过政府采购后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物品和服务,来很好地实现公共财政,提升民众的福利水平,提升总体的社会大众实惠这样一个归宿,落实到了公共财政必然的目标之上。它再次体现了公共财政下讨论的一种机制创新,一定要调动潜力,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徐焕东:和城市相比,农村在公共管理方面相对比较缺失,因此政府采购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发挥空间非常大。比如说公共环境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等,能不能通过政府采购来购买服务、外包服务?我认为政府采购在这个领域、在“三农”方面确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安徽的模式很值得研究和推广。

贾康:类似的探索和创新在其他地方也有看到。几年前听说江西通过政府采购送文化下乡,让有资质的表演团队、电影放映队来到乡间地头。这样,同样是花钱,农民的文化生活也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前些年陕西还曾做过村医政府采购,像这些经验都值得重视。

姜毅:我们还实行过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器材、农村公共卫生等政府采购项目。农家书屋政府采购我们从2008年开始做,截止到去年年底,采购规模达到2.8亿元,建成农家书屋1.6万个,2012年将实现全省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成效也很明显。

颜晓岩:今年是《政府采购法》颁布10周年,政府采购作为财政优化支出的四项改革之一,10年前和10年后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政府采购已经超越了政府买东西这样一个狭义概念了,而且越来越显现出制度的优越性,比如粮食丰收了,不光农民增收了,城里人也吃上了好品质的粮食,再比如保障房采购、公共服务采购,政府采购其实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制度作用。

贾康:是的,回到理论框架上来说,国家财政支出规模现在已经有10多万亿元了,这里面其实大部分都是采购支出。过去说政府采购,首先是纳入政府采购改革新轨道,一开始绝对量比较小,以后绝对量不断上升,同时它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相对量也在上升。现在采购规模已比较可观,但和国际相比,政府采购占财政支出比重并不高,这意味着潜力、空间还很大。像姜主任介绍的,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的事情,群众得到了实惠,对政府采购的满意度就会得到提升,确实非常有意义。

颜晓岩:随着公共财政支出加大向民生转移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提出,政府采购制度今后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就像各位嘉宾提到的那样,一些领域其实已经在做的和将要做的,政府采购制度在其中都会发挥更大的潜力和作用。

姜毅:去年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完成的采购规模是50亿元,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其中涉及“三农”采购的规模数就有25亿元,占比接近50%。我认为,今后,政府采购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颜晓岩:感谢各位嘉宾做客“政府采购直播间”。希望未来政府采购在为民生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大家!(本报记者 周黎洁执笔)  

【现场花絮】将访谈进行到底

“某省一个采购项目,评标结果出来后,采购人对中标企业不满意,非常强硬地拒绝购买该企业的产品,这种做法是否违法?”

“这家采购人的倾向性是很明显的。只要未发出中标通知书,从法理上看,采购人确实有权拒绝,只能说,中标企业不是采购人事先选定的那家。”

“某采购人以中标企业的标书中某条技术参数不符合招标文件为借口,拒绝购买该企业的产品,企业不服,向监管部门提出投诉,监管部门裁定由采购人代表前往该企业生产地调查,看是否符合要求,采购人代表千里迢迢赶到生产地后,企业反而以对方无单位出具的介绍信为由,拒绝其展开调查,企业是否有权这样做?”

“这才是‘一波三折’哪!个人认为,这家企业无权拒绝采购人代表的实地调查。”

“我反而觉得企业可以这样做……”

上午搜狐财经•政府采购直播间的访谈结束后,几位嘉宾觉得不够尽兴,在午餐桌上继续聊起来,话题也从政府采购保障民生、扶持中小企业等政策功能转到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某些疑问上,你问我答,各抒己见,餐室俨然成了另一个座谈会现场。

向匆忙的政采人致敬

“贾老师来啦,那我们可以开始了!”一位工作人员迎了上去。将近下午一点,本有要事处理的全国政协委员、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出现在搜狐演播室门口。

 “别急别急,我先把外套脱了。”贾康笑道。片刻后,他一身笔挺的西服,神采奕奕地登场。

访谈结束后,来不及与几位嘉宾聊上几句,他又匆匆出发了。百忙之中,他硬挤出时间,赶赴这场与两会代表畅谈政府采购的春日之约。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徐焕东以及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主任姜毅莫不如此。

说起来,另一位嘉宾——江苏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处长吴小明也非常令记者感动。3月3日晨抵京后,她顾不上回宾馆休息,直奔演播室,而前一天晚上,她还在办公室处理公务,一直忙到10点多,她所乘坐的火车是当晚10:50发车。

可敬可爱的政府采购人,你们为政府采购事业忙碌着,我们向你们致敬!

 “名片”风波

“哎呀!我的名片没带够,没办法送一张给贾康老师了……”一位同行上上下下翻遍了衣服的口袋,最终摆摆手,遗憾万分地抱怨道。

安徽“三农”采购的访谈结束后,台上的嘉宾、台下的听众都显得意犹未尽。大家聚拢在一起,忙着交换名片、另约时间再叙,场面热闹极了,便出现了上述一幕。

 除搜狐财经频道的工作人员及本报记者外,在场其他几家媒体的记者也不甘示弱,抓紧时间“围攻”这些政府采购圈的“明星”们,连本报总编颜晓岩都没有“放过”。贾康和徐焕东身边围满了人;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则边听颜晓岩讲述,边飞快地记录着。

我看着其他媒体记者疯狂追逐政府采购圈内的名人,真切地感受到政府采购事业的影响力正悄然扩大。

【相关链接】安徽“三农”采购路径

近年来,安徽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在扶持“三农”方面卓有成效。

2002年,农业部组织制定了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等11种主要农产品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2002年起,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用于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并逐步将补贴项目从高油大豆扩展到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及水稻。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增加资金规模,在小麦、大豆等粮食优势产区扩大良种补贴范围。”良种补贴逐渐成为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从这一年起,安徽省每年开始组织实施3-4次农畜疫苗采购。

2006年起,安徽省开始组织实施储粮仓政府采购。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健全农业支出补贴制度”,明确将良种补贴政策纳入该项制度之内,并提出“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这一年,安徽省开始组织实施小麦良种补贴政府采购,并着手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项目及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采购项目。

此外,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还先后组织实施了家电下乡、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建设、抗旱保苗设备、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药械(农药)采购等多项强农惠农富农项目。  (本栏文字 戎素梅)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我国政府采购领域第一份“中”字头的专业报纸——《中国政府采购报》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创刊!

《中国政府采购报》由中国财经报社主办,作为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服务政府采购改革,支持政府采购事业,推动政府采购发展是国家和时代赋予《中国政府采购报》的重大使命。

《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前身是伴随我国政府采购事业一路同行12年的《中国财经报?政府采购周刊》。《中国政府采购报》以专业的水准、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报道、权威的影响,与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国政府采购发展事业的脉搏与动向。

《中国政府采购报》为国际流行对开大报,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个版,全年订价276元,每月定价23元,每季定价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可以破月、破季订阅。

欢迎订阅《中国政府采购报》

订阅方式:邮局订阅(请到当地邮局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