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政府采购助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
■ 王广明 张澜沁 徐韬 路瑞娟
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应用是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工具作用,推动建筑领域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
通过运用政府采购政策,要求政府工程采购符合相关绿色和品质属性要求的建材产品,不仅能为绿色建材提供政府采购市场支持,还可以引导其他市场主体认可和采购绿色建材,推动更多的建设工程应用绿色建材。
政策要点与实施效益
2020年开始,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6个城市启动了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2022年10月,在试点基础上,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至48个城市;2024年12月,将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展至101个城市。
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5年来,政策连续性所体现出来的政策要点主要包括4个方面:明确政策实施范围为9类政府工程,包括医院、学校、办公楼、综合体、展览馆、会展中心、体育馆、保障性住房以及旧城改造项目等;要求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全部采购和使用符合需求标准要求的产品;推广装配式、智能化等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着力建设绿色建筑和“好房子”;加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纳入政策实施范围项目的全流程相关活动中,依据项目实施指南落实采购要求。
政策实施5年来,相关城市利用和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以需求为导向推动绿色建材规模化应用,打造了一批高品质建筑工程项目,促进了建材与建筑业绿色协同发展,调动和激发了行业上下游的内生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纳入政策实施范围的工程项目从试点期间的209个扩展至1080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1万亿元,涉及绿色建材采购金额超过3800亿元,带动4000多家建材生产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特别是一些城市多措并举破解推广应用难题,推进政策落地落实,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对提升建筑品质、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
建立工作运行机制,保障政策执行效果
按照政策实施要求,大部分城市已成立由财政、住建、工信等主管部门共同组成的工作推进组,制定并细化了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形成标准引领、政府采购、产业供给的闭环。如山东省、河北省、海南省从省级层面统筹协调试点工作,建立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按计划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绍兴市首创“1+7”工作体系,即“1个”市级工作专班、“7套”标准化制度,具体包括政策保障、专班机制、需求标准、采购平台、项目管理、考核评价、绿色金融等;长春市、北海市、保定市、银川市等地成立了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形成“市级领导+市级分管领导+牵头责任单位”的责任链条。
各地通过多部门间密切协作、相互借力,破解以往在政府投资工程中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的障碍难题,在适用招标投标法的工程项目中推动政府采购政策落地,并逐步将国有企业作为建设主体的工程项目和部分市政基础设施纳入政策实施范围。
强化政策激励扶持力度,激发参与主体能动性
部分城市探索推行绿色建材认证补贴、施工过程结算、绿色供应链金融、评奖加分等激励措施吸引各方主体支持绿色建材应用。如绍兴市、烟台市对获得“中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的建材企业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20万元的补贴;宜昌市结合地域特点对获得“中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的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补贴;绍兴市推行施工过程结算,缩短企业回款周期,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其中绍兴杭州湾会计学苑项目提前1年拿到近3000万元的工程款;雄安新区推行绿色供应链金融,联合金融机构推动企业获得绿色供应链融资,大幅节省融资成本,已有8个项目获得128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青岛市推出“绿色建材保证保险”产品,支持供应商通过“在线承诺+购买保险”方式入驻平台上架商品;福州市将绿色建材使用比例纳入建筑工程质量评优评奖的加分项目。各地利用政策机遇积极出台各类激励扶持政策,“真金白银”支持参与主体降本减负,引导行业实现提质增效,充分体现了认真对待企业关切、更大力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的鲜明导向。
落实需求标准要求,打通全链条管理闭环
为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各城市围绕工程建设项目立项、设计、采购、施工和验收等多个环节,要求采购人严格执行需求标准有关要求,并按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项目实施指南》进行全过程管理。如杭州市、湖州市、合肥市、泸州市、德阳市等地明确在立项阶段提出绿色建材应用意见并纳入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在设计阶段要求设计单位编制绿色建材专篇,在招标采购阶段将需求标准有关要求作为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等;福州市、宜昌市、襄阳市、黄冈市通过强化施工过程监管,将履约验收与工程验收程序有效融合,确保施工单位落实政策要求。各地以需求标准为牵引,构建从可研立项到验收交付的闭环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了政府采购工程项目的示范作用。
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升采购监管水平
为方便各类经营主体参与,部分城市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绿色建材采信应用+电子交易”两大功能,不仅可以加强绿色建材应用的全过程监管,而且极大提高了绿色建材采购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如:青岛市搭建“绿建云”建筑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绿色建材交易、智能化设计、在线检测、绿色金融、绿色保险、智能档案、项目监管等全程线上化,全链条贯通全过程可追溯;山东省全面启用绿色建材采信应用与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将绿色建材采购要求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形成了省级统一建设、市级统筹负责本地区绿建系统应用及管理的工作模式,一体化推动电子化平台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搭建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平台,为推进新疆地区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健全绿色建材市场体系、提升绿色建材产品质量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各地依托绿色建材数字化平台,整合信息流、打通监管链,全面提升了绿色建材采购的数字化管理水平,营造了精准透明、规范有序的采购环境。
未来政策建议
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有力推动了绿色建材在政府工程项目中的广泛应用,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但随着政策实施范围的持续扩大、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数量的迅速提升,部分地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积极性不高、信息不对称、执行标准差异大等问题,造成各地推进工作出现“进度不一”“力度不一”等现实情况,距离政策全面推行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笔者建议从加强部门协同、推广可复制经验、拓宽应用范围3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第一,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加大支持力度。建议财政、住建、工信、发改、市场等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例如:支持地方通过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特别国债资金、专项债资金,对政府采购绿色建材相关工作给予资金倾斜;鼓励各地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政策,将符合要求的绿色建材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支持地方将绿色建材应用情况纳入工程项目评奖评优的评分项,非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采购绿色建材,可享受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评审优惠,给予5%—10%的价格扣除或者4%—8%的评审加分;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探索推行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相关政策,拓宽政策实施领域。
第二,评估政策实施情况,推广可复制经验。为加强对政策实施城市的考核督导,确保政策要求落到实处,建议分批次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建立激励奖励措施。包括:研究建立政策评估方法,围绕政策完成情况、执行效率、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等要素形成考核指标体系并开展评估工作;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对推进政策成效显著的城市,特别是全国首创或领先的相关案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召开政策实施工作经验交流会,邀请典型城市和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培训,打破信息壁垒,进一步提高各参与方的认知度。
第三,加强全过程把控,保障政策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绿色建材对好房子建设的支撑作用,建议进一步强化绿色建材应用全过程的质量把控。明确建设单位加强绿色建材的质量检测管理的责任,鼓励有条件的建设单位安排专职人员或聘用专业机构负责绿色建材采购及使用环节的质量管理。督促工程承包单位使用符合要求的绿色建材产品,并严格做好绿色建材的进场验收工作。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与工程承包单位要按照合同约定开展绿色建材的履约验收,对交付后发生绿色建材质量问题的,进行责任追溯。
(作者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