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具身智能产业攻坚方案
本报讯 近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联合发布《成都市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未来3年产业发展目标与路径,推动成都抢占具身智能产业赛道,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
《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成都具身智能产业规模需突破500亿元,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全国人工智能百强企业10家,实施产品和场景“双百”工程,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以产业发展助力形成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依托现有良好产业生态,《方案》明确通过5大行动、23条具体措施推进产业发展:实施4大品牌赛道攻坚行动,聚焦国产智能芯片“生态高地”、数据传输“光速之城”等领域;开展3大关键技术攻关行动,突破核心算法模型、专用智能软件等技术瓶颈;推进4大公共平台供给行动,完善算力、训练场等配套支撑;拓展6大应用场景,覆盖医药健康、低空经济、城市治理等领域;实施6大产业生态提升行动,健全人才、金融、园区等保障体系。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将具身智能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契合人工智能“研发转应用”的关键趋势,其中“4大品牌赛道”的提出,充分结合成都产业基础,助力其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国产智能芯片领域,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多家龙头企业。该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称,将依托《方案》,发挥数字经济场景优势,支持海光信息、摩尔线程等企业,在大模型、算力中心等领域落地应用,做强算力硬件实力,打造知名服务器品牌。
(吴敏)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