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E7f786d9b5d90a2ceab644e5a14243a6

碳普惠让公众低碳行为持续产生多巴胺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5年07月15日 第8版 )

【碳普惠专题】

碳普惠让公众低碳行为持续产生多巴胺

■ 本报记者 吴敏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财政系统相关单位开展的‘全员低碳行,绿色通勤实践’活动您参与了吗?”

“我参与了!如果不是因为加班等特殊原因,我都是公共交通出行,偶尔骑车上下班。”

“这次活动打卡到一定量可以换小礼品,您知道这种模式叫什么?”

“还真不知道!”

“这就是碳普惠。”

这是《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随机采访的财政系统相关单位员工的对话。通过活动,大家低碳出行的意识得到普遍加强,但他们对于这种活动背后的碳普惠机制却知之甚少。

碳普惠是什么

2024年可以说是碳普惠发展的重要节点。这一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碳普惠”这三个字首次出现在中央政策文件中。

2024年8月出台的《天津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天津办法》)所称的碳普惠是指以“低碳行动、普及全民、惠享权益”为核心,对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探索建立商业激励、政策支持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绿色低碳发展引导机制。

今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于7月9日发布的《北京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北京办法》)将在今年9月1日起施行。《北京办法》对碳普惠的定义与《天津办法》又有一些不同。

虽然不同地区对碳普惠的定义有差异,但是碳普惠的运行机制核心不变,即:它是一种公众参与减排的激励机制,通过科学的量化手段,对个人、社区或小微企业的绿色减碳行为进行精准赋值,让公众在日常的节能减排行为中得到正反馈,从而再次激励公众继续进行节能减排行为。

人们所熟知的“蚂蚁森林”就是一种典型的碳普惠游戏。2016年8月,蚂蚁集团在支付宝上线公益项目“蚂蚁森林”,将开车、外卖等行为量化成“碳账户”,公交出行=80克能量球,地铁出行=52克能量球,共享单车最高可得159克能量球。“蚂蚁森林”将低碳行为转化为精准数值,使用户的行为得到量化。9年来,“蚂蚁森林”在内蒙古、甘肃、河北等13个省份种下6亿棵树。7亿多用户手机里的“云种树”,真真切切变成守护生态的“真森林”。

随着“蚂蚁森林”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碳普惠游戏中,比如腾讯推出的“碳碳岛”。正如绿色湾区双碳青年王琪所说,虚拟世界的绿色智慧,正映射着现实中蓬勃发展的碳普惠机制——就像你通过游戏积攒的生态积分,在现实生活里,每一次低碳出行、垃圾分类都能转化为可量化的碳资产,让环保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

政府引导必不可少

“蚂蚁森林”这类企业碳普惠模式虽然较为成功,但是需要企业持续“输血”,而且各企业间平台不互认、不流通,不利于对碳普惠的数据统计以及后续大数据的研究。因此,在碳普惠过程中,政府引导不可或缺。

例如,《北京办法》明确,对碳普惠管理的原则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惠民利企、公益助力、诚信自愿、公开透明、积极稳妥的原则。《天津办法》也明确,天津市碳普惠工作应遵循聚焦目标、全面推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示范引领、制度创新,全民参与、普惠共享的基本原则。

碳普惠作为一项引导全民自愿减碳的新兴事物,政府应当通过什么形式进行引导?

从财政角度看,在推广碳普惠的过程中,政府采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碳普惠平台建设,到碳普惠机制研究,最后到碳普惠落地执行评估再完善,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都能看到相关项目。

在碳普惠平台建设方面,4月30日,陕西省碳普惠平台运营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显示,中标供应商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以168万元中标。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包括:开展陕西省碳普惠平台运营,碳普惠方法学和减排场景的开发,优化完善碳普惠平台功能,保障碳普惠平台安全高效可持续运行等。

在碳普惠机制研究方面,2025年云南生态环保智库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采购项目中的第二标段对云南省碳普惠管理体系路径和重点举措设计研究服务进行采购。服务范围包括:云南省碳普惠政策制定基础研究;云南省碳普惠管理体系研究;云南省碳普惠制度重点举措设计。服务要求中标供应商提供《云南省碳普惠管理体系路径和重点举措设计》研究报告1份,《云南省碳普惠管理办法》1份。该标段最终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标。

在碳普惠机制执行评估与完善建议方面,北京市有关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服务支撑项目中的第4包采购需求明确,目前,北京市已经开展了几年的碳普惠实践,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还需不断完善碳普惠机制,规范碳普惠行为,进一步推动碳普惠工作扩大影响。为此,此次采购的服务包括调研国内外自愿减排机制和碳普惠机制运行机理研究,总结自愿减排市场和碳普惠机制运行方法学标准体系、信息化平台以及政策体系等关键要素。对各地碳普惠工作全面梳理,评估发展状况,运行问题。通过资料及现场调研等广泛调研各地碳普惠机制及项目运行情况,包括机制设计、方法学体系、项目情况以及主要成果和经验。评估各地开展的碳普惠工作进展及主要问题。对碳普惠机制建设、方法学、发展和管理等提出技术建议,为主管部门完善碳普惠机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协助做好北京市碳普惠工作顶层设计,研究提出碳普惠体系建设政策建议。最终,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以43.9万元中标。

近半年来,中国政府采购网关于碳普惠成功采购的项目超10个,涉及北京、上海、陕西、湖北、云南、广东、宁夏等多个省市。

挑战和困境依然存在

虽然政府在碳普惠推广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挑战和困境依然存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碳普惠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碳普惠专项法规和统一标准,导致地方标准不一、数据孤岛及重复计算等问题。例如,不同地区碳普惠平台积分价值差异显著,导致跨区域流通受阻。

二是碳普惠的追踪涉及每个人,在收集信息的时候会因为隐私因素而受阻。

三是碳普惠参与人群数量不足以及激励形式单一,难以形成对用户节能减排行为的持久刺激。比如,大多数人对碳普惠仍知之甚少,即便在某一段时间内突击推广引流来一部分用户,但由于后期激励形式单一,导致失去用户黏性。

【评论】

期待碳普惠“牵手”政府绿色采购

■ 吴敏

碳普惠机制通过对个人和小微企业低碳行为的量化与激励,激发了全社会的低碳热情。将碳普惠纳入政府绿色采购,无疑是一项极具创新性的举措,或可解决碳普惠推广中的部分难题,而两者如何衔接和融入值得思考。

政府绿色采购凭借其庞大的采购规模和强大的示范效应,对市场有着显著的引导作用。当政府在采购过程中优先选择那些积极参与碳普惠、具有较高碳减排贡献的企业产品或服务时,不仅能直接减少采购环节的碳排放,还能向市场传递明确的绿色信号,促使更多企业主动投身低碳转型。例如,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订单,会更加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积极参与碳普惠机制,积累碳减排量,这将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响应——市场跟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整个产业链向低碳化发展。

将碳普惠纳入政府绿色采购,能够为碳普惠机制注入更强的生命力。目前,碳普惠机制在激励个人和小微企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与大型采购市场的衔接上还存在不足。政府绿色采购的加入,为碳普惠的碳减排量提供了一个稳定且规模可观的需求市场。个人和小微企业通过低碳行为获得的碳减排量,不仅可以用于个人兑换奖励,还能通过合理的机制进入政府绿色采购体系,由采购方或相关企业购买用于抵消采购活动产生的碳排放。这不仅提升了碳减排量的经济价值,增强了碳普惠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的激励力度,而且还拓宽了碳普惠的应用场景,使碳普惠机制更加完善和可持续。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碳普惠与政府绿色采购衔接机制。要制定明确的标准,规范碳减排量的核算、认证和交易流程,确保纳入政府绿色采购的碳减排量真实、可追溯。可以依托现有的碳普惠平台和政府采购平台,搭建专门的对接通道,方便企业和个人的碳减排量进入采购体系。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防止出现弄虚作假、套取利益等行为,保障整个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将碳普惠纳入政府绿色采购,还能带来多方面的效益。从社会层面看,这一举措能够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碳普惠和绿色采购的认知度,引导更多人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从产业层面讲,它将倒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研发更多低碳产品和服务,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政府层面而言,这不仅丰富了政府绿色采购的内涵,提高了采购的绿色含金量,还为政府实现自身减排目标提供了新的途径,彰显了政府推动低碳发展的决心和行动力。

当然,将碳普惠纳入政府绿色采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碳减排量核算标准的统一、跨部门协作机制的建立、相关配套政策的完善等。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协调,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制度设计,逐步攻克这些难题。

从长远看,将碳普惠纳入政府绿色采购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创新之举。它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绿色采购的引导作用和碳普惠机制的激励作用,还能形成协同效应,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52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