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29de9f1c2360b0155d237c65cf35d0b6

风流兰亭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5年05月23日 第8版 )

【文化中国行】

风流兰亭

■ 颜士州

我向往兰亭,源于少年时代所看的《兰亭集序》,那是久久沉淀在胸中的希冀。文中描绘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佳景,给我编织了一个梦。

春日里的一天,我踏着由卵石和块石铺成的曲路往前,先是竹篱柴扉接风,继而是修篁天籁爽道相迎,越走越幽深。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已见水池、曲桥、石碑。鹅池碑上的“鹅”字,远看宛似只体态浑厚而活泼的大鹅在昂首欢歌,碧水池内,果真有白鹅三五只在戏水。

据说王羲之酷爱养鹅。山阴某道士知晓,特将家养的白鹅赠予他,只求为其手书《黄庭经》一部。王羲之笼鹅而归,欣喜不已,当即在石碑上挥毫题写“鹅”字,此字铁画银钩、势如风云,至今犹见其神韵。

过桥转弯,便是兰亭碑,系清乾隆题写。碑的正面阳刻着清康熙写的《兰亭集序》,背面阴刻着清乾隆写的《兰亭记事》。一碑二皇书,乃国内唯一。

紧邻兰亭碑左侧,是“曲水流觞”之处。在庄重而典雅的流觞亭前,一湾清水自北逶迤而来。我坐在曲水之旁,默默领略着王羲之偕谢安等42位文人贤士在此饮酒赋诗的雅趣,恍听流杯偶止而引起的笑声、即兴时的娓娓诗吟,犹带几分微醺的墨香。

王羲之,真是才情横溢的才子。此次流杯辄止于前而诗成两首者十一人,羲之即在其列;成诗一首者十五人;未能成咏而饮罚三觥者十六人。待三十七首佳作辑成,众推右军作序。只见他临纸挥毫,一气呵成,遂成这字字珠玑的《兰亭集序》。这篇序文不仅文采斐然,在书法艺术上更具重大价值。全文324字,写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点划富于变化,重字俱构别体。全篇24个“之”字,无一相同,而字里行间又流露了当时乘兴而书的酣畅,无怪乎世人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何延之在《兰亭记》中说,羲之事后曾经把这篇序写过百数十本,但无一超过原作。

暮春时节的兰亭,墨香依旧。年年此际,都有中外著名书法家应会于此,寻古人雅趣,流觞咏诗挥墨,且一年比一年兴盛。为纪念王羲之而兴建的王右军祠,已是几兴几圯,如今又修缮一新。此祠像一艘石舫,泊在荷池中央。“舫”中有廊有池,池名墨池;池上有桥有亭,亭叫墨华亭。传说池与亭是王羲之泼墨挥毫之处,这自然是后人的意会。廊上芝兰吐香,临池竹椅虚位。四壁上錾刻着由古代名人题写的兰亭碑文,正厅内陈列着由当今百余书法家临写的《兰亭集序》。这一切与悬匾上“尽得风流”四字相呼应。

在这个竹、柳、樟、桂簇拥的翠苑内漫步流连,只感到一派典雅、一身清朗、一股温馨。喧嚣尘俗在此消弭无形,唯见艺术与自然相看不厌,实是野趣与高雅的交织,天工与匠慧的妙合。

偶抬头,北面的兰渚山下有别墅一幢,飞檐挑角,灰墙青瓦,显得格外静谧、别致。移步前去,竟有潺潺的兰溪横陈面前。我在朦胧中缓缓地步入了另一新天地。看标牌所示,方知这别墅乃是兰亭书法博物馆。推开镶嵌着茶色玻璃的黑漆落地门扉,一幅长达数米的拓墨横张眼前,这是王羲之兰亭集会的题刻拓片。群贤在座,有形有神,座上刻有人名,名旁刻有即席诗文。这把我在流觞亭前、曲水之滨的遐想连在一起了。

博物馆内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各种书法版本题刻;有行、草、楷、篆、隶等书法的版本和演进;有各大流派字体的创始与代表作品;还有历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这些珍品,任你享用,任你切磋;这一海渊,任你遨游,任你遐思。

王羲之兰亭修葺时,他定未料及在一千几百年后,兰亭如此兴盛,而且风流更甚。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38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