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国两会
代表们的绿色期待
■ 本报记者 吴敏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今年,代表们会对我国的绿色发展提出哪些建议,请随记者来看看。
关键词一: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生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发展绿色建筑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将在会上继续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倪海琼表示,今年他将带来4份有关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的建议:《关于在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推广超低能耗改造的建议》《关于做强超低能耗建筑产业赋能银发经济新业态的建议》《加大节能门窗改造补贴力度撬动消费新需求的建议》《关于在“气代煤”“气代电”地区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的建议》。
倪海琼表示,目前,我国老旧居住建筑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大量2000年前建成的北方居住建筑节能水平低于50%,出现极端天气极易跑风漏气。超低能耗建筑相较于普通建筑可节省耗能90%以上。因此,他将在本届全国两会上建议,一方面,可借鉴重庆九龙坡区和南宁老旧小区改造的成功经验,通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培育项目自身的造血机制,对老旧小区进行超低能耗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加大金融支持,把超低能耗建筑新建、改造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
对于“双代”地区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倪海琼也有自己的思考。他算过一笔账,以北方农村地区为例,如果将建筑取暖面积65亿平方米农村住宅改造成超低能耗建筑,每年可减少标煤约1.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亿吨。同时,综合考虑采暖成本、空调购入成本、房屋维修成本等因素,每户(按100平方米)节省空调购置费约为11000元,每年节约冬季采暖费与夏季空调电费约1800元。更重要的是,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将显著降低对大规模投资和政府补贴的依赖,尤其在偏远地区,无需建设复杂的管道等设施,既节省了建设成本,又避免了安全隐患,还有效提升了百姓的居住环境,增加了建筑寿命。因此,倪海琼将在本届全国两会上建议,在“双代”区域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鼓励农村房屋进行节能改造,替换“双代”补贴,真正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和舒适度。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选择有实力、有产业支撑、有服务保障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防止低价中标,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二:黄河保护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其中黄河口海岸带和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主的河口生态保护区分别是“一带”和“五区”的核心内容。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张金海一直关注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相关进展。今年全国两会,他将继续关注这一问题。
张金海经调研发现,东营市地势平缓,在缺乏黄河水补给的条件下,河流水体流动性差,动植物生长和河流生态廊道功能受到限制;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缺乏持续淡水补充的情况下,地下咸水位升高,湿地植被正常生长需要的合理土壤盐度区间不能得到满足,生态系统出现逆向演替;正在创建的黄河口国家公园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需要多河流入海改善近海区域生态。
因此,张金海建议,国家应尽快支持东营开展多河流入海试验工作,完成方案论证批复,并加快推进试验项目的全面实施,使黄河三角洲地区形成多条淡水资源补给通道,促进水系、河湖连通流动,快速将土壤中的盐碱冲刷入海,有效改良土地盐碱化、提高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解决滩涂湿地生境类型单一等问题,确保实现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三:绿电发展
绿色电力(简称绿电)特指通过可再生、环境友好方式生产,且经过权威认证的电力。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绿电市场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大量企业将购买绿电绿证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政涛今年将继续关注绿电发展并带来相关建议。
王政涛认为,目前绿电交易在市场化交易电量中占比仍然较低,规模尚未形成,存在绿电资源供应不足、购买绿电带来的环境价值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机制不够健全、用户主动消费绿电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亟须推动绿电市场建设,加强电力市场与碳核算、碳市场的协同衔接。
为此,他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一是促进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扩大绿电资源供给,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以市场化方式促进新能源消纳,并尽快研究带补贴新能源入市交易机制,开展带补贴新能源绿电交易。二是出台全国性绿电抵碳政策,充分体现绿电价值。加快实现绿电绿证与碳排放、碳足迹的衔接,明确绿电绿证在碳市场中抵扣碳排放方式,在法律或政策中明确企业碳排放核算时可通过购买绿电绿证抵扣碳排放。三是建立绿电消费核算体系,增强绿电国际认可度。加快推进绿电交易国际标准研制,研究应用区块链技术赋能绿电消费核算及认证,可信溯源绿电消费、环境权益等真实数据,开展用能结构分析和绿电消费核算服务,为用户提供绿色低碳属性的权威证明,帮助企业树立绿色形象,有效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