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5年02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C5328de18501c7cdc2c64f9b8139e882

政策绘蓝图 产业开新局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5年02月14日 第5版 )

政策绘蓝图 产业开新局

——从202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看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

■ 本报记者 付娟

2025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均已出炉,汽车产业成为各地发展蓝图中的“高频”词汇。在31个省份的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过半省份明确提及了新能源汽车产业,20多个省份提及了低空经济和氢能,约10个省份提及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路云一体化”建设,还有一些省份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量、产值及充电桩建设目标。随着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市场的深度变革,汽车行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迈向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征程。

政策聚力汽车消费

新的一年,为有效激发汽车消费市场的活力,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大的政策措施。

内蒙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简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申领程序,将促消费与惠民生紧密结合,切实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极大地激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消费热情。黑龙江、安徽充分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并广泛开展涵盖汽车、家电等多领域的促消费活动,全方位提振消费市场。北京、吉林、辽宁、湖南、湖北、陕西、山西、江苏、贵州等多个省市明确,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范围,促进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河南则明确提出扩围实施 “两新” 政策,计划更新汽车50万辆,为汽车消费增长提供了明确目标和强大动力。

在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方向转型升级。

新能源车竞速前行

在 “双碳” 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各地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辽宁要求,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势,支持技术创新、关键配套,努力打造后发优势;同时,加快5G、数据、充换电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河南凭借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大力支持比亚迪、上汽、奇瑞、宇通等企业扩量提质,计划在2025年实现整车产量200万辆、新能源汽车140万辆的目标,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重庆则锚定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宏伟目标,力争在2025年将新能源汽车产量提升至130万辆。为此,重庆积极推进汽车行业 “产业大脑 + 未来工厂” 建设,大力引进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人才,不断完善汽车金融、新能源汽车保险、“渝车出海” 等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产业竞争力。

同时,各地之间的协同合作也将不断加强,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车路云一体化” 开年提速

“车路云一体化”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路径和重要方向,受到各地政府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成为2025年的重点发展方向。

海南提出,要规模部署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建设。

吉林作为汽车产业大省,具备深厚的产业底蕴和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吉林全力支持一汽奥迪新能源车型批量投产上市,加速推动 “车路云一体化” 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助力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向深度转型。

《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扩量提质,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水平,完善充换电、车网协同等基础设施,全力推进广州、深圳智能网联汽车 “车路云一体化” 应用试点。深入实施汽车零部件产业 “强链工程”,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广东省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领先地位。

在山东,济南市计划落地3个以上“车路云一体化”场景,加快建成 “城市大脑”,汇聚各类数据,夯实共性支撑能力,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和数据基础;青岛市明确到2027年,初步建成高质量智能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车网互动体系,“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路侧基础设施建成区域不少于200平方公里,探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测试道路开放超过1000公里,小型低速非载人自动驾驶场景全域开放。

在实际应用方面,各地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湖北省武汉新城开通首条跨市自动驾驶公交,采用去行/回行双线设计,全程9.8公里。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3.0阶段基本建成,实现600平方公里自动驾驶示范区覆盖。

随着 “车路云一体化” 的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将实现更高效的信息交互和协同控制,提升行驶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低空经济蓄势待发

作为新兴产业的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各地纷纷抢抓机遇,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到应用场景拓展,全方位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一些地区积极探索汽车与低空飞行器融合发展,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例如,广东打造“1+3+N” 低空经济发展平台,推进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场等建设,完善低空智慧物流、城市空中交通、航空应急救援等体系,为汽车行业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广州市目前正在筹建广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该公司将联动市属国企发挥好各自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内蒙古通过筹建内蒙古低空经济研究院,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快建设低空飞行器试飞测试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梳理发布低空装备产业链招商图谱,积极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同时,内蒙古还大力示范推广低空+物流、文旅、应急、环保等应用场景,以呼和浩特航天开发区为牵引,培育呼包鄂低空经济发展圈,打造赤通锡低空应用集聚区和乌阿海满、乌兰察布低空旅游集聚区,构建起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贵州大力实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支持贵安新区、安顺布局发展低空产业,支持各市(州)在特色场景应用上取得突破,加快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和配套保障服务,筑牢安全“底座”。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政策的逐步完善,低空经济将在物流配送、旅游观光、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氢能、充电基础设施及电池等关键产业链,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各地在这些领域积极布局,促进各环节协同发展。

在氢能产业方面,吉林积极推动绿氢产业项目投产达效,形成集群优势。开工建设东方电气氢燃料电池等5个以上装备制造项目,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提供支撑。四川则致力于培育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补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短板,推动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应用。

充电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浙江计划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2万个以上,其中农村1万个以上,进一步完善充电网络布局,提高充电便利性。重庆加快建设 “便捷超充之城”,推进“便捷超充”行动计划,实现充电站市域乡镇全覆盖,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同时,各地也在加强电池技术研发,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推动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安徽支持汽车“皖军”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生态,提升电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甘肃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为新一年汽车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的积极推动下,汽车行业将在消费升级、新能源发展、智能网联创新、低空经济以及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412期第5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