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政采监管】
山东泰安:政采项目“立体多元”在线监管
■ 本报记者 张明柳
通讯员 陈敏
山东省泰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深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创新开发了综合性的电子监管平台,实现了项目各环节节点的在线监管,并整合优化了在线处理质疑和投诉流程,堵塞了交易项目监管环节的风险漏洞,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由传统现场监管模式到全流程“立体多元”在线监管的革新。
“不见面”让监管“无死角”
“政府采购存在项目数量多、涉及资金量较大,且各行业电子监管平台分散、信息不共享,监管单位覆盖面不够广泛,省市平台不互联互通导致省级电子监管平台对政府采购项目无法实施全方位有效监管等情况。”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解决上述难题,中心以新建设的“泰安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为基础,又创新开发了“泰安市公共资源综合电子监管平台”(以下简称监管平台),从而实现了政府采购项目的“立体多元”监管。
在全流程电子化的基础上,监管平台与电子交易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了对所有交易信息的留痕和汇聚。系统通过增设项目信息全流程实时监督、质疑处理监督、线上受理、处理投诉等功能,整合优化了在线处理质疑和投诉流程。对于全流程实时监督中发现的违规违纪现象,系统会及时预警并自动推送至监管部门,堵塞了各类交易项目在监管环节存在的风险漏洞,为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开展电子监管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财政部门可实时获取政府采购项目全过程信息,招标人及其代理机构可在线处理质疑,行政监督部门可根据各自管辖权限对质疑处理过程强化行政监督,督促招标人及时在线回应交易主体合理诉求,从而有效保护交易当事人合法权益。”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监管平台已实现了“即受理、即核实、即办理”的“不见面监管”工作新模式。截至目前,政府采购进场交易项目(标段)360个,中标金额6.02亿元。
多重功能实现监管“全方位”
除了实现“不见面”“无死角”监管外,监管平台还融合了行政监督和信用评价功能。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完善电子监管工作机制,中心进一步明确了综合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各行业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管职责和投诉规程,强化电子监管平台应用,扩大各行业、各领域监督机构的应用范围和监管深度,在全市发改、财政、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6大行业系统率先推广应用。目前,使用综合电子监管平台的市县两级部门单位多达70多个。
行政监督部门通过监管平台,对项目信息、采购文件及答疑、供应商资审、开评标详细资料、评审结果、中标公告、合同签订、质疑处理等环节进行查看,实现“全方位”监督;对交易项目出现的质疑受理、处理情况进行在线监督,及时予以纠正和提醒,有效保护了投标主体合法权益;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投诉即时在线受理,实现投诉案件在线办理和归档管理,提高了投诉工作效率,实现了投诉案件办理过程全程留痕。
此外,记者了解到,监管平台还实现了“信用管理+行政监督”一体化应用。通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将信用评价考核配套规则嵌入交易平台功能统一开发,依托监管平台将监管信息作为信用管理的相关依据,强化信用管理和行政监督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了交易主体信用信息库,从而倒逼交易主体规范进场交易行为。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