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曹晖:
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福利保障水平
■ 本报记者 马金眈
“我国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得到明显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如残疾人就业困难、残疾人及家庭成员面临成长和心理健康问题等。”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副董事长曹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此,他建议:一是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帮扶力度。残疾人就业难,经济收入缺少保障,而残疾人自身治疗、辅助器具购买等花销导致家庭开支较大。尤其在农村地区,残疾人家庭因难于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获取生活来源更加困难。政府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岗位培训;对雇佣残疾人的企业应给予财政补贴、税费优惠、优先采购服务和产品等便利。
二是加强残联基层工作力量的保障。目前,街道社区和村委会承担了许多落实残疾人福利保障的具体工作,主要是挂靠民政口开展工作,缺少专岗、专人,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基层残联组织工作者履职作用的充分发挥。建议加强残联基层工作,在政策、人力资源、办公经费等方面为其提供必要、适度、可持续的保障。
三是加强残疾人家庭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一些自幼残疾的人群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引导,导致自身心理素质较脆弱。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鼓励与动员社会专业力量,为残疾人开展心理辅导,关心关爱残疾人心理健康。各社区以公益活动或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方式,发挥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作用,帮助消除自卑、焦虑、孤独等问题。
四是健全完善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交通优惠措施。在公共服务大厅配备志愿者,帮助残障人用好“互联网+”等现代智能服务设备。在交通出行方面增加残疾人的获得感。政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减免和康复资金支持。
五是建立提升残疾人福利保障水平的常态性调节机制。建议由中国残联、民政部等部门共同参与,进一步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等。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