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蒋鹏举: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 本报记者 马金眈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推动方式。在中央和省级层面,重点在于统筹国家的创新资源,加强宏观政策制定,新型举国体制的构建,以及围绕国家任务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而地方层面,重点则在融入举国体制,对接国家创新资源,搭建成果转化平台,让更多创新成果落地成为新质生产力,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常州市委主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鹏举接受采访时说。
蒋鹏举认为,在地方实践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统筹发展面临创新工作对上衔接的信息不对称、科研资源的统筹配置不平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联动不充分、政府部门间创新协同效能不明显等挑战。
针对挑战,蒋鹏举建议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统筹制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协同发展战略。加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引导和支持;结合地方发展基础和优势,形成产业集聚;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协同有效、分层接续的政策保障。
二是统筹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对接与融合。进一步加大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辐射带动与成果转化作用;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有机结合。
三是统筹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投入效率。以地方优先进行科技立法等形式,保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落实好企业减免税政策的同时,以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活动,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四是统筹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范科技服务业发展秩序;充分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便利条件。
五是统筹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营商环境。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融合发展;持续提高政策执行的“非申即享”和“直达快享”比例等。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