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4年03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795bed061d3f0382bb842e22ac5c52f3

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4年03月12日 第8版 )

两会声音

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

——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

■ 本报记者 张舒慧

当前,我国住房发展已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进入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的发展时期,人民群众对住房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群众的住房观已从“有房住”向“住好房”转变,对绿色、健康、智慧的高品质住宅需求日益增长。为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带来了一份关于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的建议。

据介绍,我国建筑存量巨大,现有建筑面积已超过600亿平方米,且每年还在新增约20亿平方米,建筑业市场规模约29万亿元,是世界第一大建筑业市场。但与此同时,我国部分建筑仍停留在传统阶段,节能率低、运行能耗高。部分房屋仅满足能住就行,各种装饰材料导致甲醛超标等,极易诱发中风、面瘫、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更有甚者,部分房屋内在的电路、管道、外墙保温、门窗等多项重要部件不按标准施工,大大降低了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导致“建了修、修了改”的巨大浪费,二三十年后就陷入了“既难改、更难拆”的严峻困境,与社会发展严重不匹配。

“超低能耗建筑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建筑,能够提供舒适宜居、健康智能的居住环境,突破了部分传统建筑的弊端,颠覆性地将‘低能耗、高科技、高质量、大健康、大数据、大平台、大市场’融为一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广价值与意义。”倪海琼表示。超低能耗建筑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被动门窗、环境一体机、通风管道、保温密封、智能遮阳等系统集成,节能率较传统建筑提升90%以上。据测算,若我国北方城乡建筑全部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每年可节约供暖用煤约3.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亿吨,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超低能耗建筑运用高技术系统集成设计思维,将其使用寿命延长5倍以上,有效杜绝传统建筑弊端。此外,超低能耗建筑还具有“恒温、恒湿、恒氧、恒净、恒洁和活性锰离子去甲醛、负氧离子发生”的优势,使居住环境达到“保育箱”标准;依托大数据云平台,可实现全天候智能运维和“保姆式”托管服务,真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更好地促进这一颠覆性产业革命的发展,推动行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倪海琼建议:一是拓展场景应用。在公建项目中加强示范引领,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中加深应用,在既有建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鼓励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二是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牵头设立超低能耗建筑建设专项贷款,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相关信贷产品,搭建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投放的金融支持“绿色通道”。三是加大绿色康养建筑宣传科普力度。由国家主流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报道,使绿色康养建筑大健康、大数据、大市场等观念深入人心,扩大产业影响力。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324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