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梁伟:
建议完善建筑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
■ 本报记者 吴敏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是影响“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成都市委会主委梁伟高度关注绿色低碳建筑,提出进一步完善建筑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的建议。
梁伟认为,虽然国家、省、市积极推动建筑绿色发展、低碳转型,但由于顶层设计缺失,缺乏强制性约束,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设计、轻运行等问题,影响了建筑业“双碳”目标的实现程度。为此,他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首先,应完善建筑绿色低碳发展顶层设计。梁伟建议,修订和完善建筑法,其目的条款应突出强调绿色低碳理念,结合建筑活动全生命周期的分阶段特点,新增“绿色建设”专章,对绿色立法内容加以集中规定;构建绿色法律制度以增强建筑法绿色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如:明确工程建设绿色标准全过程执行制度、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建立绿色建设经济激励法律制度等;同时建立规划设计阶段的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制度和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阶段的专项制度,明确各方法律责任。同时,深化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和标准建设及应用。修订和完善现行建筑设计标准,将建筑绿色低碳的基本要求纳入设计标准体系,纳入工程建设强制规范。
其次,监管模式与监管手段也应创新。梁伟表示,建筑业要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注重建筑活动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梁伟建议,以现有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为基础,建立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阶段绿色审查机制,建立各环节连贯、闭合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建筑在实际运行中符合绿色标准。“从建筑设计、建造和运维的整体性推进超低能耗建筑。以能耗限额、碳排放限额为基准,以市场能源价格以及碳排放交易为抓手,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行。”
最后,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金融工具的支持。梁伟建议,深入发展绿色建筑项目投融资市场,加强绿色金融赋能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资金支持等。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