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4年02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972290eab98efe95c0e9b8dd72560f56

青海省政协委员张永:打造青海生态环境保护新样板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4年02月20日 第8版 )

【地方两会的绿色声音】

青海省政协委员张永:打造青海生态环境保护新样板

本报讯 今年的青海省两会期间,青海省政协委员、水利部长江委长江科学院西宁分院副院长张永建议,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打造青海生态环境保护新样板。

青海素有“江河之源、中华水塔”的美誉,既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又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的变化,必将通过河道传输转移到下游,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些都凸显了青海作为‘中华水塔’的重要性和所担负的‘源头责任’。”张永在会上表示。

但让张永比较担心的是,青海省处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小幅度的气候变化就可能对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

让张永记忆深刻的是,2023年8月18日,长江上游通天河直门达段发生了1965年建站以来最强洪水。

“气候变化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立足青海看全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始终把生态保护与修复放在首位。”张永说。

为此张永建议,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生态屏障功能的综合作用。针对冰川退缩、冻土退化、湖泊扩张、草地质量和湿地功能下降等引起的生态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研发因地制宜的保护与发展关键技术,并开展示范与应用。

“同时要推进青藏高原适应气候变化示范基地建设。建议结合青海省地理区位特征和生态功能定位,打造青海生态环境保护新样板,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文化旅游’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并主动参与青藏高原极地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建好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数据链。”张永说。

张永还认为青海省应抓住机遇加快气候适宜区生态环境建设。利用气候变暖变湿的特点,以水定地、以草定畜调整区域农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高农牧产量和品质。

“积极探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以机制、队伍、资金为保障,努力在新的一轮山水工程实践中为美丽中国作出青海贡献。”张永说。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318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