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废品”里攒出好日子
■ 韦艳
我很喜欢攒空纸箱、塑料瓶等回收物品,这习惯大概与父亲有关。
从我记事起,无论严寒酷暑,父亲每天都会骑着破旧的二八自行车,车的后座架有一对箩筐,这是他出门的全部家当,父亲是收废品的。那一对箩筐是父亲的移动仓库,出门时里面会放几扎空的编织袋和一杆秤,偶尔还会装两包孩子们爱吃的零食,好让他们央求家长用废品来交换。
父亲每天要去的地方,就是我家周围十里范围的大街小巷。每到一处,他就会一手推车一手摇着拨浪鼓,配合他那沙哑的喊声,告诉大家他来收废品了。
父亲的生意,时好时坏,但是他每天都很开心。即便今天一点废品也没有收到,晚上回家仍会跟我们分享白天遇到的人和事。父亲像讲故事一样,把他认为有趣的遭遇讲给我们听,我会错以为收废品不是他的主要工作,讲故事才是。
有一次父亲收了一大袋鸭羽毛,很是高兴,以为可以卖个高价。结果收购的老板告知,鸭绒毛才值钱,他的鸭羽毛只能扎扇子,在乡下大家都用简易的蒲扇,这个只有大城市才回收的。只有这一次父亲回家没有讲话,晚饭吃得也很少。
后来不知父亲从哪里寻到了一个可以回收鸭羽毛的老板,还给出了不错的价格。
从那以后,父亲又每天回来都很高兴。月底老板结了账,父亲还特意给我们买了一只烧鸭。我不太明白父亲为什么能为自己的鸭羽毛找到出路,所以大胆地问他,是不是自己去城里卖掉的。父亲哈哈大笑,告诉我说:“赚钱靠问,省钱靠攒。”
原来,父亲为了把自己回收的鸭羽毛卖个好价钱,他走了很多个养鸭场。但是得到的结果都一样:鸭羽毛不值钱。后来他找到一家烧鸭店,看见老板自己在收拾鸭子,便上去问鸭毛卖给哪里?老板看父亲诚恳便告诉他一个信息,说把收来的鸭毛简单加工分类就可以卖给扇子厂,有定期过来收购的人。
就这样,父亲把便宜收来的鸭羽毛攒着,攒够了就按照回购标准分类,最后一次性卖给扇子厂。
我为父亲的坚持感动,也为父亲的智慧骄傲。成年以后经常想起父亲说的那句话“赚钱靠问,省钱靠攒”。我随着父亲的习惯,家里的能回收的东西也都攒起来,有时候我会去很远的地方卖给废品回收站,有时候也会送给小区里的爷爷奶奶。
每当听到有人夸我善良、会过日子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我终于明白好日子和好运气都是可以攒出来的。它从父亲收卖废品的经验中来,也从父亲的人生智慧中来。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