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
生命的奔赴
■ 安宁
当我走进生产钻戒的流水线车间,我被那些埋头努力工作的年轻面孔震动。
就在这座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里,我注意到一个20岁左右的大男孩,他有一张清秀温和的脸,眉宇间写满了执着与专注。他坐在整个车间的门口,好像守门的卫士。一桌一椅,一台镶钻的机器,便是他工作的全部内容。他正一心一意地钻研着手中小小的戒指和上面需要用放大设备才能看清的璀璨的钻石。他没有加入流水线的队伍,我因此心生好奇。车间的工作人员于是告诉我说,他刚刚参加工作,尚不熟悉镶钻的手艺,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变成一个合格的流水线工人,完成这一不得有丝毫马虎的精细环节。每个年轻人都要花费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掌握钻戒的制作流程,成为技艺精湛的高级蓝领。一旦他们成熟,即便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也要向这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师傅学习,才能在团队中立足。
一枚小小的为全世界的恋人守护爱情的钻戒,需要设计图纸、压胶模、注蜡、铸金、镶石、抛光、喷砂、电金等等20多道工序,才能最终抵达神圣的婚礼殿堂,让恋人们一生珍藏。它倾注了无数年轻人的汗水,也凝聚了他们激荡的青春和梦想。
那个沉浸在小小的工位前,俯身学习镶钻工艺的年轻人,深深吸引了我。他是无数为了理想奔赴深圳的年轻人,他也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他还有着漫长的人生,在那前方的道路上,他将用此刻小心翼翼观察一粒钻石的眼睛和尚未变得粗壮有力的双手,去勇敢地迎接它们。
在深圳著名的深南大道上,人们常会看到高架桥上的水泥缝隙间,有灌木植物在顽强地生长。谁也不知道它们来自哪儿,或许是被一阵大风无意中吹落到这里,也或许是一只鸟儿歌唱的时候,不小心遗失了嘴里的种子。它们如此葱郁茂盛,不亚于广袤的大地上任何一株自由生长的树木。这强大柔韧的生命力,总让我想起流水线上那些年轻的面容,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落在这座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
我问来自河南的朋友阿金,为什么要坚持数十年,用相机和文字在网上记录那些行走在深圳的陌生人?他说,因为从每个像自己一样迁徙到这座城市,并以开疆拓土的精神努力生活的陌生人身上,他看到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力与美,这是来自强大生命的力,这是来自鲜活生命的美。
(作者系一级作家,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