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进行时】
工信部:“节”尽所能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本报讯 7月10日至16日,是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始终坚持节能优先,把节能提效作为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降碳举措,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一起“节”尽所能。
据介绍,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始终坚持节能优先,贯彻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2012-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以年均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工业经济增长。2021—2022年,工信系统创建86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和87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发布实施《工业节能监察办法》,对690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工业节能监察;组织558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对7756家企业进行节能诊断服务;发布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落实电机、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组织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系列活动,举办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和成果展;有序推进工业用能低碳转型,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氢能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2022年工业用电占终端用能比重达26%以上,工业领域电气化水平稳步提升。
另外,信息通信行业在自身发展和赋能社会节能降碳方面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较“十四五”初期下降27.8%,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过20亿,5G融合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大类。在赋能节能降碳方面,中国电信开发了全国首个省级碳市场综合服务平台——福建省碳市场综合服务平台,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移动加快“上云用数赋智”步伐,推动电力、冶金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发挥信息技术杠杆作用,助力社会减排降碳。中国联通发挥云网融合、技术融通、数据融汇等核心能力优势,前瞻布局“双碳”相关数据和技术应用,助力政府碳监管,赋能钢铁、装备、石化等重点耗能行业碳减排,以信息化带动碳排放数字化、碳足迹“云”端化、碳减排智能化。中国铁塔推动“通信塔”变“数字塔”,通过“铁塔+5G+AI”为各行业装配“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广泛服务于环保、林草、农业、国土、水利、交通、应急、政法等国计民生关键领域的绿色发展和数字治理。
(宗禾)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