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0b076ad91c975f6945233e9d3cb38554

让数字化东风吹“绿”中小企业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2年03月08日 第7版 )

聚焦中小企业发展

让数字化东风吹“绿”中小企业

——代表委员热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综述

■ 本报记者 张明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展现出中国稳增长的决心和信心。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牵动着无数代表委员的心。中小企业如何借助数字化转型,迈向“专精特新”,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转型是共识 困难是现实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认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的载体,是改善民生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处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关键阶段,加快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摆脱困难、顺应环境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速转型升级,有效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贺强说。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也同样关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他看来,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助力构建更完整的产业生态,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注入新动力。

事实上,近年来,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数字化升级转型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其转型的程度远低于大型企业的水平。相关调查显示,70%的中小微企业有强烈的数字化转型意愿,但近80%已进入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尚处于探索阶段。

来自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调查结果。2020年,我国中小企业关键工序的数字化装备应用比例为45%、生产过程信息系统覆盖占比为40%、设备联网率为35%,仅有5%的中小企业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制造环节提供优化建议和决策支持。

问题出在哪儿?

朱永新经过调研发现,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政策,但由于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效益的特点,不同规模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差别巨大、数字鸿沟明显,政策传导效果有待提升,“不敢转、不能转”问题依然突出。

贺强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系统运维、设备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需要持续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另外,中小企业自身技术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企业数字化平台的开发、部署、运营和维护需求,同时对数据缺乏有效采集,数据分析水平也难以满足需求。最后,市场上大部分数字技术及平台企业自身缺乏实体运营经验,提供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服务大多是通用型方案,无法围绕中小企业的生产、流通、服务的场景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政府搭平台 企业唱大戏

贺强认为,政策能够给中小企业输血,缓解它们的困难,而要想增强中小企业的造血功能,培育它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关键。他建议,建立政府、科研机构、大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作为支撑,围绕中小企业生产、流通、服务各应用场景提供数据服务,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生态体系。

朱永新建议,政府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源“集散”平台,建立面向县域级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利用好知名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科技能力,提供基础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大数据服务。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平台不仅可以提供资源,还可以提供培训和服务,为中小企业持续“造血”。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建议,通过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评估咨询、培训与资助方案,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朱永新建议,加速推进数字化标准建设和发展数字化培训项目,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蓄水池”,加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内驱力建设。

此外,杨元庆还建议,由政府和相关协会共同建立“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为评估中小企业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这样有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把握准不同行业与区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更高效地为中小企业“补课”。

转型加速度 采购来发力

在代表委员们的观点中,“采购”二字频繁出现。无论是作为用户,还是作为供应商,中小企业都可以通过采购加速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贺强认为,采购是中小企业采用数字化技术和服务最多的领域,数字化采购对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起到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他建议,制定相应补贴政策,联动数字化采购平台,采取“政府+平台补贴”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发放电子采购券,在缓解中小企业压力的同时,推动中小企业在采购领域率先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培育和发展一批服务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采购平台,并提供数字化经营的分析工具,鼓励中小企业利用采购数据进行生产经营决策,降本增效。

全国人大代表、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则建议,在项目招标方面,进一步打破壁垒,如,对一定级别的“首台套”产品不设置产品使用次数或放宽限制条件等,进一步帮助“专精特新”企业打开产品市场,形成“研发—使用—改进”的良性循环。

在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看来,帮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安全“不能少”。他建议,国家出台专项政策,明确中小微企业应具备的数字安全能力要求。一方面,把数字安全能力建设纳入中小微企业发展规划,引导中小微企业提高数字安全能力建设;另一方面,有关政府部门、大型企业在采购政策中明确对中小微企业数字安全能力的要求,在采购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产品时,以能力为导向进行数字安全评估,从源头上夯实供应链安全。

朱永新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主导,加强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制定和可行性研究,牵头制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发布转型标杆案例。他强调,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助力中小企业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数字化转型方案规划设计,同时对数字转型过程进行跟踪分析、诊断服务和绩效评价,并对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在融资政策、财政政策上予以一定倾斜。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129期第7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