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2年02月2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251b566a1b12d489eaef7353a29b1928

自行车随想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2年02月25日 第8版 )

【岁月】

自行车随想

■ 张裕新

退居二线后,工作闲了很多。最近整理各种证件、证书,发现了一本自行车行车证,不由得让我回想起那个自行车在交通和工作、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年代。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在上小学时的记忆中,自行车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当时大人们的平均月工资只有二三十元,而一品牌自行车需要一两百元,买车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自行车的狂热。当时的自行车需要凭票购买,一个公社供销社往往只能分配到几辆自行车的指标。

“二八式”指的是轮子的直径是28英寸的车,这种车异常结实,可以承载一家三口,因实用而得到广泛欢迎。每逢农村秋收时,大人们后座上先扎好横杠,用对扣的棉花包横绷在车上,车龙头用绳子拉着,人站在最后面,两手一边用绳子控制方向一边握住棉花包向前推,送往花部售棉。更实用的是,200多斤重的猪横绷在后座上推着送往食品站,车技好的男客可以骑车卖猪。记得大人们经常给自行车上油,细心呵护。为了方便晚上行驶,有的自行车前端还有灯,叫“磨擦灯”,是用前车轮摩擦发电,这便是自行车中的“兰博基尼”了,大部分人家买不起,只能自己改装。我记得村里赤脚医生的车上是装了的,为的是晚上出诊。

如今人们结婚需要房子、车子,而那个年代人们需要的是“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其实办齐这“四大件”一点也不容易,何况“四大件”还有标准,自行车一般是“凤凰牌”或“永久牌”的。“凤凰牌”当时是很有面子的嫁妆,“永久牌”则因为结实程度得到了“老坦克”的爱称。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走进了大多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了有序管理自行车,开始起用“自行车行车证”,就如同现在的汽车行驶证一样。上面印有安全行车注意事项7条、车辆管理注意事项5条,还有车辆钢印、厂牌、轮式、持有人等基本情况,变更过户记录、验车记录等,盖有县公安局自行车执照专用章。

上世纪80年代我进入乡财政所工作,当时有征收自行车税这项工作,是由县财政下达各乡镇征收任务,我所在的乡就被分配到8000辆的征收任务,每辆自行车税是4元。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我就想农民群众生活是多么清苦,人又是多么善良,为了交纳一辆自行车税,上两个早市,出售了田头庄稼才凑齐。可见那时的税源是何等稀少,财政的基础是何等脆弱。我所在的乡全年财政收入也只是100多万元,而全县还不足亿元。

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是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年代,人们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大幅下降,以后,很多非机动车道又被电动车占据,自行车只能在夹缝中穿行。

近几年,城市中终于又听见熟悉的自行车铃声了,共享单车真切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自行车清脆的铃声通过共享单车又回到人们的生活中。两个轮子的影子在树荫下、马路边一晃而过。科幻小说之父威尔斯说:“乌托邦里充满单车路径。”骑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必将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现代社会雾霾与城市噪声的包围之中,踏上一辆自行车穿过岁月,去到一个有更多蓝天的未来社会,是很多人的希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财政局)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126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