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指标 宽条件
促新能源车发展 广东又放大招
本报讯 记者张明柳报道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城市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到2022年12月31日前,将逐步放宽广州、深圳新能源汽车上牌指标限制,通过“增指标、宽申请”,释放消费需求。
措施提出,为大力推广节能车、新能源车使用,2021-2022年,广州市配置节能小汽车增量指标增加至8万个;深圳市进一步放宽新能源小汽车指标申请条件,取消社保条件等限制,促进新能源小汽车销售。同时,完善汽车销售网点布局,鼓励新能源汽车、高端进口汽车网点进入核心商圈布点,引导汽车生产经营企业下沉县域等三、四线城市市场。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探索汽车超市、线上购车模式,拓展维修、改装市场,培育汽车后市场消费。
据了解,广州自2012年7月起开始实施汽车限购政策,以12个月为一个配置周期,每个周期配置额度为12万个。2014年底,深圳跟进实施限购政策,规定增量指标同样以12个月为一个配置周期,每个周期内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则为10万个。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仅深圳参与车牌摇号的人数便多达1446597人,而普通小汽车的个人指标数量仅有2933个,中签率低至0.203%;广州的数据也是一言难尽,10月参与摇号的人数达1060519人,普通小汽车的个人指标数量为4500个,中签率也低至0.424%。在此背景下,措施公布后,“指标增加至8万个”“放宽指标申请条件”等字眼瞬间刷屏。
新措施的出台,无疑会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记者采访了解到,众多车商已开始摩拳擦掌,欲迎接一波销售高峰。“放宽广州、深圳市汽车上牌指标限制,意味着供给端口放大了,来购买新能源车的顾客一定会变多。”某品牌车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想争取到更多消费者,除了产品质量要过硬外,价格也要有吸引力,我们正在抓紧研究新的营销方案。”
公开数据显示,广东是全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省,拥有整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具有领先优势,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初步构建,形成较完善的产业生态。2020年,广东省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达9255.5亿元。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近年来,广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专项活动等。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