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21年10月0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7bee37eaf8a14dbcfb868c3eebe72711

忠魂如炬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21年10月01日 第8版 )

【随感】

忠魂如炬

■ 张欣瑞

每次踏上井冈山这片圣土,我都要到小井红军烈士墓旁的山坡上,在一座墓碑前默默凭吊,胸腔里总会升腾起一股浩气。

墓碑立于一棵苍劲挺拔的柏树之下,与山融为一体。它其实只是一块普通石头,上面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碑上没有生平,也没有悼词。曾志静静地长眠于此,守护着她钟爱的井冈山。

记得第一次来到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聆听解说员深情讲述曾志的故事,心里感慨万千。望着曾志年轻时的照片,只觉得那时的她,温婉秀丽、绰约动人,由内而外散发着气质。

曾志是真正的巾帼英杰,她17岁就上井冈山当了红军。她原本家境殷实,但她投笔从戎,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她在风起云涌的井冈山播撒中国革命的火种,经历了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考验。后来,她跟随部队驰骋闽东,闯荡鄂西,转战东北。这期间,她几经磨难,出生入死,历尽艰难险阻,充分显示出一个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革命信仰。

后来,我专门买来曾志自传《百战归来认此身》和她女儿陶斯亮的文集《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想要走进这位老红军的世界里。她的毕生忘己、坚韧不屈,无数次触痛着我的内心。我想,如果说井冈山是一部壮丽史诗,气势恢宏,震撼人心,那么曾志就是一本厚重的大书,给人启迪,催人奋起。

在革命生涯中,曾志把生死安危置之度外,更把个人利益抛在一边。作为母亲,她割舍亲情,为了革命事业忍痛把三个孩子亲手送给别人。她的两任丈夫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她擦干眼泪,继续奋进。建设红军医院时,她挺着大肚子,和大家一起上山砍树,回村盖房。她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和战友们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当红军医院遭受灭顶之灾,130名伤病员惨遭杀害后,她悲痛欲绝……

曾志一生保持着共产党人本色,用行动诠释了对党绝对忠诚的高贵品格。她一辈子多次蒙受冤屈,承受了本不应有的处分。虽然身处逆境,但她从未动摇过对党的忠诚。即使在“文革”那段自己被揪斗、女儿陶斯亮被遣送、丈夫陶铸被迫害致死的黑暗日子里,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崇高信仰。建国后,她官至中组部副部长,却让儿子干了一辈子的护林员。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她立下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中设灵堂,京外家人不要来,北京的任何战友不要通知……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字里行间闪烁着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

曾志终于化为一抔泥土,长眠在小井红军医院旁边,与战友们的英魂相伴相守。曾志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个战士。她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了她的一句话:“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

在曾志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一个大写的共产党员。她开怀天下事,不言身与家,惟有对党的忠诚永不褪色。正如她的女儿陶斯亮说的:“您所奉献的远远超出一个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母亲。”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曾志的忠魂,如同日月星辰,永远闪耀在我们头顶。她就是一把不熄的火炬,一座永恒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1089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