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2018年05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657d88831735ae580deafffb91e6e720

孤鸟映人生 淡墨写心曲 ——工笔女画家徐欣笔下的花鸟意境


<< 中国政府采购报 >> ( 2018年05月11日 第8版 )

【名家】

孤鸟映人生 淡墨写心曲

——工笔女画家徐欣笔下的花鸟意境

勤奋,豁达,热情奔放,在工笔花鸟女画家徐欣文静的外表下,常常让人感受到一种与古代文人不谋而合的精神气质。或许正因如此,她才能一步一步从默默无闻走到今天。她笔下的花鸟,造型严谨,挺秀工致,神似逸韵,凝练典雅。她用自己传神的画笔,诠释着无悔的花鸟人生。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徐欣无意中参加了两次大型书画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两次画展彻底改变了徐欣的人生。

2008年,徐欣瞒着家人,辞去了人民日报的工作,开始跟着花鸟画家张发俭老师学习工笔花鸟。三年的拜师学艺,奠定了徐欣扎实的绘画基本功。

除了启蒙老师张发俭,还有两位老师对徐欣的影响也很深远。在跟随张鉴老师一年的学习中,徐欣中国传统画作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之后,她又拜张元吉老师为师,老师在绘画理论与实践上的综合素养,让徐欣在创作方面更上层楼。

虽然有着恩师的耐心指导,但是求学路途远比想象的更加艰难。从辞职的那一天起,徐欣几乎没有工作,只能凭借一些简单的收入来源养活自己。生活的拮据和家人的不理解,更让徐欣深感走上绘画这条道路的坎坷。

仔细品味徐欣的画作,你会发现,在她最初的作品中,总会出现一群野鸟。轻色调的画风,花鸟融情于景,透露着自然与生命的融合,那些野鸟姿态各异,虽成群结队,却又各自孤寂行走。透过徐欣精致的笔触,让人禁不住想要探寻这些野鸟背后的故事。徐欣说,自己仿佛就是山中飞出来的一只野鸟。这种鸟很常见,也很好养活,就像自己当时负债学画的生活状态。为生活压力所迫,她一度觉得生活是灰暗的,她希望在一个纯净的环境里,无忧无虑地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为此,徐欣笔下的野鸟,常常是向上看的,表达着她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渴望。

她的花鸟作品《晨曲》,以整体抒情的构筑、局部细腻的描绘和饶有情趣的情节,通过“无丝之弦”“无声之乐”,诱导出观者潜在的情感和韵致,使之沉淀为孤远深邃的意境,也让人们看到了徐欣这小小的“孤鸟”,终要展翅高飞,遨游在她想要的世外桃源的志向。

徐欣画中的孤鸟,时常生活在秋冬之际,孤鸟的颜色也常与季节合二为一,透露出素净雅致、宁静致远的意境。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徐欣希望自己的绘画像一颗颗丰收的果实,而现实的残酷却如生活中的寒冬。现实和理想不断冲击着徐欣的灵魂,所以画作中透出的清而弥新、悠远隽永是寒冬中画笔下唯一的希望。

2012年,只身一人在北京漂泊已久的徐欣,生活几乎面临绝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创作出《山似屏风静》这幅作品。她以灰色为主色调,黑白灰三色的渲染调剂以墨色为主,掺杂着一丝丝白色,照应着当时生活和心境的灰暗,而白色是从绝境中透过的最后的光芒。画面虽看似单薄,但整体感却恰到好处,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不久,她接到了改变她人生的一个重要电话——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组委会致电徐欣,她的《山似屏风静》入选,她的画作终于走进中国美术馆,她也终于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和她梦想中的桃花源。

困境铸就了现在的徐欣。很喜欢徐欣说过的一句话,“物质上的贫穷不能让我屈服,精神上的匮乏才让我害怕!”

清代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而从徐欣独特的画作中人们亦能感受到她的匠心独运,虚实相生,有紧有松、富有节奏的画面,更添加了作品的情趣及韵律感,从而达到画外有画、画外有情的含蓄的艺术效果。

她的作品《觅》中,一群鸭子在草丛中顾盼寻觅,温润的情调、恬静的氛围、纯净的爱意……充满了对生命的礼赞。其实从她的每一幅画作中都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生命的勃勃灵动,渗透着画家丰富的情感和审美理想,有着“画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徐欣认为自己的造型能力并不强,在师从张鉴老师学习期间开始,她连续六年去西双版纳写生,从生活中采撷素材、从自然景观中重新结构笔墨形式,寻找新的语言表现。

在西双版纳写生的过程中,禾雀花是徐欣一直想要挑战的花种。有一次,恰逢花期,由于没有见过且造型十分独特,徐欣站在花下写生整整十一天,整个花期她都是与禾雀花一起度过的。禾雀花具有独特的气味,正常情况下在花下一小时就会神经麻痹味觉丧失。正是传统花鸟画的完美程式和严格法度,以及当代文化特有的明朗格调和饱满激情,最终构成了徐欣工笔花鸟画的特有风格。

笔墨一向淡雅的徐欣,在六年的西双版纳写生中不断成长。传统工笔画的技法在五彩斑斓热情奔放的西双版纳也面临着冲击与创新,让她不得不一次次在画作上反复推敲。为此,她的画作,娇丽多些妩媚,华丽更显富贵,艳丽倾向浓烈,俊丽较为潇洒,瑰丽多含壮观,绚丽则光彩照人。

徐欣的灵气在于,除了在画面的表现和意境的结合上下功夫,她更肯去追求去积淀创作背后的文化意境,让作品具有深层次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她的作品不故弄玄虚,真诚而敏感,执着而亲切。

(邵妙苗、胡慧娟)

—徐欣—

笔名余慧,1981年生于河北正定。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画展并获奖。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izheng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第760期第8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报刊 | 招聘信息